在国家“双减”政策深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速的背景下,珠江五校教育集团在“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以“资源共享、师资共育、教研共融”为核心,搭建名师工作室深度合作平台,探讨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师资发展、教学创新及教育均衡等维度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输出可复制的教研范式。
珠江五校教育集团黄赫党员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于4月17、18日分别走进滨河校区与浦江校区,以“新课标视阈下革命文化题材的讲读课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展示、专题研讨、互动分享等形式,探索集团名师工作室协同各校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集团校长顾晓光、集团高年段教学校长侯冬梅、集团中年段教学校长屈玉国、滨河校区书记张海坤、滨河校区教学校长张凌云、浦江校区教学校长阚巍全程参与,各校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踊跃参与其中。
同课共研思行共进
本次教研活动中,滨河校区李嘉禾老师、浦江校区白倩宇老师均执教语文学科五年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不同的教学设计。李老师立足“文本深耕”,以问题链驱动学生思维进阶,巧妙设计读写结合点落实单元要素,感悟伟人不徇私情的家国情怀;白老师聚焦“情境浸润”,通过层级推进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不同的方法与策略,但两位老师都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以“读写共生”切入,构建了结构化知识网络,呈现了扎实且灵动的语文课堂。
赋能共生范式革新
党员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黄赫主任带领工作室成员从两节课堂教学出发,在切脉教学效果的同时,针对“革命传统文化等核心素养与课堂中语文味的融合”“单元要素在讲读课教学时处理读写关系的路径”“关键句的理解品读与整篇学文的关系”三个主题,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做了分享与交流。通过教育集团“五彩课堂333模式”破解教学难题——以“真实性、简洁性、思考性”三维情境激活课堂,以“独立思考→表达理解→互动交流”三阶路径深化文本解读,以“时效性、多样性、分层性”三层应用推动素养落地,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机统一。热烈的研讨交流中,参与活动的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情况以及教研活动带来的思考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各校区教师打破校区壁垒,真正在教研互动中汲取能量、碰撞思维、提升技能,从单向输送变为多向激活。珠江五校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通过统筹校际资源(课程、硬件、教研平台)实现规模效应,而名师工作室聚焦优质教学资源(精品课例、教学方法)的开发,探索构建“集团资源池+名师引领”的模式。
聚智引领驱动创新
集团教学领导团队为本次联合教研活动精准把脉:教师要让红色基因在情境浸润中完成价值传递,使学生从历史旁观者转化为精神传承者;同时,对“名师助力+校区融合”的联合教研模式加以肯定,它正在为集团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持久动能,教育集团将继续搭建平台,助力名师成果孵化,工作室也要围绕集团共性问题,如高效课堂实施路径、跨学科教学、作业设计等,牵头立项,各校区协同实践,形成可推广方案,助推集团整体质量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五环十步”培育师资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是珠江五校教育集团推动“集团化办学+名师工作室”协同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集团“五环十步”师训模式又一次的精准落地。它实现了:资源共享——优质课程、名师经验辐射至各校区;师资共育——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骨干教师突破瓶颈;教研共融——校区壁垒被打破,教育生态更开放。工作室负责人黄赫在教研活动现场对招募新成员工作做了初步的宣讲,今后的联合教研将继续依托集团信息化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教研、直播示范课等多路径打破校际空间限制,扩大优质教学的覆盖面。教育集团也将以联合教研为契机,以名师为核心,按“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搭建成长梯队,通过集团内师徒结对、联合教研等实现经验传递。
未来,集团将继续以名师工作室为引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从“活动化”走向“常态化”,推动名师工作室与各校区教研组、教研团队的深度合作,从“输血式”升级为“造血式”,让各校区都成为教育创新的策源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均衡发展的建设者,探索出一条“以名师引领促全域提质、以教研共生破均衡难题”的创新之路,共同绘就“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珠江五校教育新图景!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