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北部蔚蓝海域,17口新型深海网箱组成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正焕发蓬勃生机。随着中交投资、辽宁城合等企业7.6亿元投资项目的落地,丹东市深海网箱养殖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其中120米周长重力式网箱更创下区域养殖规模新纪录。
备受关注的中交投资海洋牧场项目进展顺利,近海海洋牧场包括上升流礁、海参增殖礁、海上平台建设工程、游艇码头建设工程、单孔方形集鱼礁、重力式网箱、桁架式智能化养殖平台等,建成后海洋牧场海产品年产量可达2.8万吨。
辽宁城合海洋牧场有限公司桁架类深水网箱建设项目工程计划分5期完成,计划建设包围水体9万立方米以上的桁架类大型深水网箱9个。一期计划建设大型桁架式养殖围栏1座,重力式养殖网箱50座,投放人工鱼礁34560立方米,并配置活鱼运输船等船只4艘。
今年以来,市海洋与渔业局创新构建“领航—启航—续航—护航”四维工作体系,以技术助力大黄鱼深海网箱养殖项目,目前首批深海养殖大黄鱼已成功上市,标志着丹东深远海养殖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交投项目负责人:项目从选址到投产全程得到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支撑,特别是本地虹鳟苗种选择和技术配套方面,由外地远距离输入苗种变为本地配套供应,同时带动本地苗种生产企业正向循环,减少运输风险,避免对养殖鱼类造成损伤,大幅缩短鱼体适应时间。
目前,在政企协同攻关下,三大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首创虹鳟鱼“淡水—陆基—深海”接力养殖模式,利用循环水车间进行海水驯化技术验证,实现幼苗入海存活率100%;完成绿鳍马面鲀等新品种适应性养殖试验,储备优质亲本1000余尾,为种业安全提供保障。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布局初见成效。目前东港海域已形成“苗种繁育—深海养殖—加工运输”完整产业链。同时,与大连海洋大学建立产学研基地,与辽宁省海科院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在苗种选择和养殖技术方面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深远海养殖产业创新发展。丹东正逐步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蓝色粮仓”示范基地。
(丹东发布)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