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抚顺
老工业基地的青春对话,复旦学子到抚顺社会实践

2025-07-12 21:33:37    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7月8日至9日,复旦大学舆图社实践团队一行11人来到抚顺,开展“重走雷锋路,青春报国行”暑期社会实践辽宁专项活动,带着精心准备的课题《辽沈钢火淬新城:辽宁省“一五”计划重点工程遗迹保护及发展转型现状探究》,深入了解抚顺工业历史发展脉络和城市文化底蕴,沉浸式感受抚顺人文风貌,以大学生视角书写时代课题的青年答卷。

  “雷锋!”“到!”7月8日,复旦大学舆图社实践团队一行来到辽宁雷锋干部学院,共同参加了“雷锋入列式”,拉开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序幕。

  入列式后,实践团队一行参观了辽宁雷锋干部学院的“抚顺印象”展厅和“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雷锋活动成果与经验专题展”。

  在“抚顺印象”展厅,实践团队从“新中国的国歌素材地”“著名的老工业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等五个角度更好地了解抚顺。

  此次来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题《辽沈钢火淬新城:辽宁省“一五”计划重点工程遗迹保护及发展转型现状探究》,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体验等沉浸式形式,了解抚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效。

  实践团队负责人、复旦大学学生仇云逸告诉记者,我们的课题团队的11人专业各不相同,涉及历史学、医学、计算机、中文、哲学等领域。大家共同选择这个课题,主要是因为都对新中国的工业史,还有工业遗产保护话题比较感兴趣。“一五”期间,抚顺在煤矿、石油、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非常全面且有特色,所以大家就迫切地想要了解现在的抚顺工业遗产保护,以及转型中的相关经验做法。

  抚顺铝业有限公司是实践团队实地了解抚顺工业的第一站。在这里,集中参观了厂史展厅,了解企业深厚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时代中的使命担当。

  活动不仅有实地调研实践,还设置了干货满满的学习交流授课。在抚顺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会议室,抚顺历史文化学者卢然,为大家做了题为《抚顺工业与抚顺工运史》的专题授课。

  走进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里,大家共同打卡参观了抚顺石化工业博物馆,调研抚顺石化工业发展的百年历史,与石油工作者进行专业交流,了解抚顺石化在“一五”期间取得的诸多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深切感受抚顺石化作为中国炼油化工的摇篮,持续赓续强大爱国基因,传承追求卓越的使命担当。

  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聚焦抚顺工业的见闻,更是一次对抚顺的了解和融入。实践团队走进抚顺西露天矿,在观景台远眺,在回望中展望。参观市煤矿博物馆,深入了解抚顺煤矿发展脉络,梳理抚顺煤矿百年发展的历程,感受抚顺矿业在新的历史机遇中跨越发展的步伐。走进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进行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被历史所深深触动,争做珍爱和平的践行者。

  当课题研究变成行走的实践课,抚顺正在用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全情的振兴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域外学子踏上这片热土、拥抱这片大地。在“认识”新时代的抚顺中,收获更好的自己!

  复旦大学学子盛赞抚顺

  仇云逸:在抚顺有许多鲜活的记忆:铝厂里轰鸣的机器声,石油厂和煤炭博物馆里讲解员的自豪感,卢然老师对本地工业历史如数家珍的介绍,新华桥下摇着扇子、拿着歌谱的千人合唱……我感受到的是热爱,大家爱着自己的城市和生活。或许这就是工业城市的文化吧!工人们在工厂劳动时如此,退休后亦如此。尽管面临着资源枯竭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但抚顺让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活力。

  傅张帆:在这两天的抚顺之行,我们不仅听卢然老师给我们讲授了理论化、系统化的抚顺历史和工业背后何为文化,也实地参访和考察了铝厂、石油厂和煤炭博物馆等,进行了专题化的精细学习。也就是在这样的点到线、线到面的旅途点滴中,我们最终建立起了一种抚顺面面观,在生活的氛围中浸染出了对抚顺更深的爱。

  臧宏宇:抚顺是一个来了绝对不会后悔的地方。这次行程,我们走进铝电解阳极的生产车间,亲眼见到工业生产的震撼场景;来到石油工业展览馆、矿坑等,认识了作为“共和国长子”的抚顺,为新中国生产出第一包铝水、第一块镁锭、第一桶页岩油,将工业发展的种子撒向全国各地;在新华桥下千人的合唱声中,感受到了工业老城的热情、团结与干劲。

  赵玉男:最打动我的,是抚顺人民从过去到现在始终高涨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在新华桥千人合唱团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那自发汇聚的歌声、洋溢的笑脸、纯粹的热情,构成了一幅无比动人的画卷。

  段佳沂:抚顺——一座熔铸工业血脉与人文情怀的城市。工业方面,通过参观石化展览馆、煤矿博物馆等,我们深入了解了抚顺工业的辉煌历程;探访抚顺铝厂,则让我们真切看到这座老工业基地在新时代锐意转型、奋力作答的崭新面貌。千人大合唱现场洋溢的蓬勃朝气与爱国热情,生动展现了抚顺人民积极昂扬、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

  佟铭洋:来到抚顺并实地参访后,我注意到抚顺的工业产业已然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无论是对西露天矿的停止采掘和转型改造,还是铝业公司关闭电解铝的生产线而积极转向阳极电极的生产,都体现了对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开发的追求。

  郭骁尧:通过这两天的参观,我被抚顺浓厚的工人文化吸引。我们所参观的石油二厂、铝厂以及煤炭博物馆,最真实地展现了抚顺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虽然条件艰苦,但工人们坚毅不屈,积极顽强的精神是抚顺这座城市的底色,是中国工人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的写照。

  李晨嘉:这次到抚顺参加社会实践,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深厚底蕴。通过实地探访抚顺铝厂,听取抚顺媒体人前辈卢老师的讲座,抚顺作为新中国“煤都”和重要重工业基地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

  牟君廉: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建兴的城市,也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曾被誉为共和国的“煤都”。西露天矿自1901年开采以来,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崛起与发展。经过不懈努力,抚顺人正以独特方式赋予其新的光辉。百年矿坑正在进行绿色蝶变,这座雷锋之城的精神也必将继续传承。

  王泽政:我们在行程中边看边听边思考,深深感受到了“煤都”厚重的历史和“雷锋城”人民的热情。特别是新华桥下令人震撼的千人合唱,正是这座城市底色的生动写照。东北很多地方把“福”读作三声,恰恰与“抚”同音。常来抚顺,有“福”又顺,以后一定会再来抚顺,更加深切地体悟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与气质!

  李浩玮:抚顺因煤而兴、工业奠基,厚重的工业历史,庞大的产业工人、悠久的红色传统奠定了这个城市的底色。尽管时过境迁,但看到新华桥下人们自发的歌唱,仍然能想到那个火红年代的赤诚。

  (辽宁日报记者 崔振波)

责任编辑:钱炳达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