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 某海岛观通站
烟火飘香,抚慰拳拳守岛心
中士林业钦最喜欢的食物,是小时候在夜市摆摊的父母做的蛋炒饭,粒粒分明的米饭裹着蛋液来回翻炒,再撒上一把葱花,带着锅气趁热吃,满口回香。
那年林业钦如愿当兵入伍,被分配到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成为小岛上的一名炊事员。入伍前,他最喜欢看的电视连续剧是《炊事班的故事》,穿上军装成为炊事班的一员,为战友们烹制出一顿顿带有“家的味道”的饭菜,他满心自豪。
炊事班的故事
“既然来当兵,小小灶台也是‘战场’。”林业钦认认真真书写自己的“炊事班故事”。眼瞅又是一年春节将至,妻子庞子运在电话中告诉他:你要当爸爸了。
那段日子,林业钦脸上总是荡漾笑容。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年前站里统计休假人员,林业钦却不在名单上。战友一再追问,林业钦终于吐露心声:“我回家过年,站里的年夜饭怎么办?”
原来,在站里服役了13年的炊事班长王金龙,前阵子被调去了另一座高山观通站,林业钦成了炊事班资历最老的兵,年夜饭的掌勺重任落在了他的身上。不是没有过犹豫,春节前他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忐忑地等待着她的回答。
电话那头传来妻子爽朗的声音:“岛上可是几十号人呢,那里更需要你。过年我会照顾好自己,你安心守岛。”带着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望着眼前朝夕相处的战友,第一年担任“主厨”的林业钦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大家准备一桌与众不同的“年夜大餐”。
岛上官兵来自五湖四海,想要兼顾众人口味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班长王金龙离开这座小岛前,给他传授了一道“独门配方”,只不过这道烹饪难度颇高的菜肴,林业钦还没独立完成过呢。
小年还没过,林业钦就张罗着下山采购食材。新兵李庆洋刚上岛就跟着他做菜,那阵子经常看到“师傅”在操作间忙活。那天下午,走进操作间,林业钦拿起一个西瓜递给李庆洋:“我们一起来雕刻这个西瓜。”
半天工夫,几个西瓜被雕刻成了“雷达球”的模样。手捧着一个雕刻好的西瓜,李庆洋问:“师傅,一会儿咱们怎么把这个西瓜做成菜呢?”
林业钦嘿嘿一笑:“雷达是咱们使命的象征。一会儿你把瓤掏出来做成西瓜汁,这个‘雷达球’,我要用来制作一道属于观通兵的特色菜。”
军营四海是一家
春节序曲响起,大年三十如约而至。在战友期待的眼神中,林业钦端出了道道美味。
最后压轴上场的,是一道名为“万家灯火”的菜肴——只见用西瓜雕刻成的“雷达球”惟妙惟肖,内里塞满了色泽诱人的红烧肉,西瓜周围还绕着2圈面卷。
战友纷纷动筷,他们惊喜地发现:面卷里还裹着食材,广西的柠檬鸡、南京盐水鸭、广东的腊味肠、北京的京酱肉丝……一道菜吃出了“军营四海是一家”的味道。
接下来的这道汤,也蕴含着林业钦满满的心意。这道汤名为“鱼羊鲜”,把鱼肉的鲜美和羊肉的嫩滑结合在一起,为常年驻守海岛的官兵驱赶身体寒湿,一勺汤喝下去,脾胃瞬间回暖。
林业钦还为战友精心准备了“野菊明目茶”。这种茶用岛上现采的野菊花制作,“战备值班需要紧盯雷达荧屏,一杯清茶,为战友们的双眼拂去一丝干涩”。
大年二十九那天,几位军嫂带着孩子来岛探亲。林业钦特地为小军娃们准备了“兔子”造型的面点。孩子们高兴地拍手笑着,脸上写满幸福。
“妈妈,过年了我给您拜个年。”餐桌旁,列兵靳沛鑫拿出手机拨通视频电话,一边向家人拜年问候,一边与他们分享海岛上的年夜饭。
“孩子,今年你不能回家,我和你爸爸把舅舅们叫来一起聚餐。”镜头中的画面温馨而热闹,家里的圆桌上摆满各式菜肴,亲戚们端起杯子送上祝福。
靳沛鑫的母亲在家中排行老大,聚在一起的是她的弟弟及家人。这些都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亲人,靳沛鑫瞬间红了眼眶……
这一幕,战友看在眼里,纷纷挤进手机镜头中向靳沛鑫的父母问好。
“阿姨您看,海岛上的年夜饭一样丰盛。沛鑫最近考核拿了连队第三名,再过一年我们都赶不上他了。”班长周勇接过手机,把镜头对准满桌子的菜,并热情地自我介绍道,“我是沛鑫的班长,沛鑫就睡在我上铺。他每天吃得好睡得香,阿姨你就放心吧。”
沛鑫妈妈此刻眼里噙满泪水。看着手机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感受着儿子的成长进步,她的牵挂之情化作一句暖心话语:“谢谢班长,谢谢战友们,欢迎你们有空到阿姨家里来做客!”
一碗香甜的糯米饭
掀开操作间的门帘,看到战友们有说有笑,吃得津津有味,穿着厨师服的林业钦拎着围裙一角擦了擦手,脸上露出笑容。
一级上士林能文从身后悄悄拍了一下这个“小老乡”的肩膀。
林业钦转过身,看到林能文手中端着的玻璃碗,一脸的惊喜表情——那是一碗糯米饭,其中点缀着红枣、莲子、花生等食材。
“平时都是你为大家操心吃喝大事,战友们推选我为代表,大年三十也给你准备一份特别的‘年夜饭’。”与林业钦的家乡相隔几十公里,老兵林能文一直把他当成兄弟。思前想后,他让妻子准备了做糯米饭的食材,这次探亲专门带上小岛。
一碗香甜的糯米饭,代表了老兵和战友们的心意。“这碗糯米饭,是你嫂子今天一大早起来专门做的,祝福你和媳妇‘早生贵子’。”老兵把林业钦拉到餐厅的一张桌前坐下,大声替战友们说出心声。
这时,教导员高卫星站起来举杯说:“来,让我们一起敬炊事班!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敬炊事班!”
坚守的味道
在战友的祝福声中,林业钦吃了一口糯米饭,又香又甜——是家的味道、是年的味道。
高卫星端起一杯可乐,再次和林业钦碰杯。林业钦有点腼腆地说:“站长,能在站里为战友们筹备年夜饭,我特别高兴;能吃上大家为我准备的爱心年夜饭,我更加高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有大家的鼓励,我做啥都值了!”
看着战友们的微笑,林业钦耳畔响起自己当年来到海岛成为一名炊事员时,父亲在电话中说的一番话:“‘一个炊事员,能顶半个指导员’,这句话证明了炊事员岗位的重要性。不管在部队干啥,咱都得好好干,踏踏实实为部队做贡献。”
观通部队专业多、岗位多,但一个萝卜一个坑,就像林业钦父亲说的那样,无论是战斗员、操纵员,还是炊事员,岗位就是战位,战位连着战斗力。有人数十年如一日紧盯屏幕,守卫万里海疆;也有人站在他们身后挥舞锅铲,这也是为战斗力“加油蓄能”。这,都是军人的坚守。
入伍7年了,林业钦早已记不清给多少刚上岛的年轻战士做了第一碗“海鲜面”。那热腾又鲜香的面汤,温暖了一位又一位远离家乡战士的心。
“雷达站的每个岗位都有它的使命,每一个战位都有它的坚守。连队建设靠大家,我们也将继续守好自己的‘战位’!”林业钦再一次举杯向大家致意,“小岛是我们的家,给家人们做饭,对我来说就是最幸福的事。”
离开热闹的食堂,林业钦走到操场拨通了视频电话。
听着手机那头一阵阵熟悉的笑声,看着妻子红润的面庞,林业钦大声说:“我在这里一切都好,等春暖花开时,我们一家再团聚。”
坐标 昆木加哨所
路远情长,新春包裹暖兵心
时至隆冬,高原腹地,冰封雪裹。一辆邮政快递运输车穿行在冰峰雪岭间,车上的包裹跨越千里,几经辗转,最终送到了“西南第一前哨”昆木加哨所官兵手中。
作为西藏军区最西端的前哨,昆木加哨所地处海拔49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里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不足5℃。
寄到哨所的新春包裹,里面装着什么?春节到了,哨兵又有哪些期盼?就让我们从一个个坚守战位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战位上的选择
一大早,二级上士王在军便登上哨楼观望,看到远处一个模糊的“黑点”逐渐变成一辆清晰的运输车,他的心一下子激动起来。年前妻子就告诉他,给他准备了一份“新春礼物”。王在军掐着日子,算准了快递车会在这两天抵达哨所。
谈起妻子徐玉蓉,这个有着10年军龄的老兵满心愧疚。
两年前,中士任期已满的王在军原本答应妻子退伍回家,可在年初,哨长被调往另外一个哨所,临行前他反复叮嘱王在军:“一定要把哨所守好,把新兵带好。”
反复掂量思考,王在军向连队递交了留队申请。想起和妻子的约定,那一天晚饭后,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徐玉蓉,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半晌,她对王在军说:“你留在部队我不反对。可女儿年幼、老人年迈,家里就靠我一个人……我是怕自己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
小家,还是大家?放弃,还是坚守?这是许多老兵和他们的家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选择题。
但在选择面前,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守。军嫂们也纷纷选择用她们柔弱的双肩,为丈夫守护着温暖的家园。夫妻俩各自守好自己的“战位”,这几乎是所有边防军人家庭的“标配”。
那天打开包裹时,王在军的眼前亮了——包裹里静静摆放着一封信、一幅画、一件毛衣、一包牛肉干。
“我亲爱的‘王班长’,今天是你卫国守防的第3298天。我和女儿为你而自豪,因为你是一名边防军人。哨所天冷,为你织了一件毛衣挡风御寒,愿它能为你带去温暖。牛肉干是我自己做的,记得和战友们一起分享……”
读着书信上的文字,熟悉的字迹、亲切的话语,王在军的眼角渐渐湿润。当他读到“汐汐(女儿小名)经常晚上做梦喊爸爸”时,两行热泪再也藏不住,一滴滴落在了信纸上。
看完信,王在军将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枕头下,随后又展开了女儿的蜡笔画。
图画中,一家三口手牵手漫步在星空下,月亮、星星、大树、青草……童真的图案和笔触,描绘出一幅别样温馨的“全家福”。这一刻,一股幸福的暖流荡漾在这位父亲心间。
新年的期盼
运输车捎来了年货,也捎来了期盼。哨所几乎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暖心快递”。
“爸妈,你们寄来的腊肉和风干鸡都收到了。”拿到快递,新兵李云第一时间向父母拨去视频电话。电话接通那一刻,李云和战友们正在揉面,准备包饺子,炊事班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过年了,你们的饺子馅一定要包多点。”
看到一张张青春阳光的面庞,融洽和谐的氛围,李云父母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云身旁的战友们也纷纷礼貌地打着招呼……高原和内地相隔千里,传递着暖暖亲情。
“爸,您的老胃病要多注意些,还有妈妈的腰痛,别着凉……”入伍前,李云是家里的“宝”,这个出生在大城市的娃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驻守高原。高中毕业后他在父母的鼓励下参军入伍,刚到哨所的前两个月,李云始终不能适应这里寒冷的天气、缺氧的环境。
每次和父母通话,李云总是语气沉闷,一开口就说:想家。父母放心不下,专门找到家乡一位和李云在同一个团队的老兵,向他要到了哨长旦增列珠的电话。
一次长长的通话,让旦增列珠深受触动。李云父母对儿子的牵挂,也让他想起父母对自己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一个“想法”也随之在脑海浮现。很快就要迎来李云下连后的第一次生日,旦增列珠开始悄悄准备一次哨所生日会。
生日会安排在一个中午,一次巡逻结束后。那段时间,在班长的鼓励下,李云努力提升自己,各项成绩进步明显,每次巡逻都一路走在队伍前面。那天回到营队走进食堂,只见班级餐桌上摆放着一个蛋糕,李云瞬间明白了什么。
几天前,旦增列珠让山下的战友预先准备了蛋糕,并专程跑了一趟哨所,把这份关心送上了山。
听着战友们演唱的生日歌,李云眼中噙满泪花。吹完蜡烛,旦增列珠拨通了李云父母的电话,恳切地说:“叔叔,阿姨,李云在部队进步很大,他的努力我们看得到。你们放心,下次回家,李云一定会戴上一朵大红花。”
原本还担心儿子在部队是否适应,听哨长介绍儿子的进步,李云父母心里的顾虑烟消云散。哨长的这个电话,让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电话那头,李云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云儿,哨所战友对你这么关心,你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能辜负大家对你的关心和期望。”
电话这头,李云已是泪花点点。后来的李云更加努力,用他的话说就是:每次训练、巡逻,都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做出最好的成绩”。
春节前,哨所举行“梦想茶话会”,李云第一个发言:“我的梦想就是以后当班长——让父母看到我的成长,让哨长对我更放心。”
读懂坚守的意义
年夜饭吃饺子,是昆木加哨所传承了多年的“年俗”。哨所老兵说,吃了年三十的饺子,大家更像一家人。
“下饺子喽!”随着饺子散开的香气,“家”的气息在哨所中弥漫开来。战士们纷纷拿出家人寄来的家乡美食,摆在桌上一起品尝。
每到过年,哨所也会收到许多寄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写信的人有大学生,有中小学生,有军人家属……都是关注边防建设、关心边防军人的普通人,他们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普通,一字一句都是真切的关怀。
“敬爱的昆木加哨所官兵,立身雪海云天,你们用青春筑起了祖国屏障。坚守生命禁区,你们用年轻的胸膛化作了祖国的城墙。为了让人民幸福安康,你们坚守在万里边防……”读着信,上等兵农盛观禁不住鼻子一酸,湿了眼眶。
在哨所荣誉室,橱柜中摆放着许多“远方来信”,时光流逝,有些书信已经泛黄,信上的文字却总能穿越时间长河,打动一茬茬守哨官兵的心。
“雪海云天戍忠诚,青春花开昆木加”“千里边防固若汤,风也昂扬,雨也昂扬”“没有你们保卫祖国,就没有我们幸福祥和的生活”……
列兵王刚读到信上的这些字句时,更加坚定了卫国戍边的决心与信念。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流淌在战士心间。
吃完饺子,哨所官兵一起把包裹中一封封陌生人寄来的慰问信,重新整理好,放到橱柜里。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又有新兵上哨,这些信笺就会被重新开启。
“读懂信笺上的话语,就会读懂坚守的意义。”旦增列珠每次读信,都会给战友们说这句话。
跨越千里送温暖,山高路远情相连。每到过年,寄给哨所的包裹里装的,是祝福也是鼓励,有期盼也有守候。一字一物,都是温暖兵心的“礼物”。
山河总有守岁人
一句“回家过年”,总会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新春佳节已经过去,浓浓的年味依然萦绕心间。
这个春节,许多戍边人不能回家过年,挺立在属于他们的战位上。他们说,坚守就是战位上的年味,也是属于军人的年味。
一位坚守远方的边防军人,在哨所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说: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掰着手指头算、数着日子盼。因为过年可以挂灯笼、放鞭炮、吃炖肉、穿新衣……幸福其实很简单。
入伍来到边防,离家万里之遥,戍边人心中满满的都是思乡念亲之情。每个除夕,为祖国守岁成了心头最重的使命,家便成了梦中的港湾。对军人来说,哨所也是家,守哨就是守家。
远离故土,对家的思念更浓烈,也更深沉。大年夜的拜年电话里,父母那一句“好好工作,家里都好着呢”,总是让守在边防的“七尺儿郎”泪流满面。
今年春节,许多边防战友选择在战位上过年。牺牲小家的团圆,成全大家的幸福安康;把对家的眷恋、亲人的牵挂,默默放在心底,悄悄打进行囊珍藏——这是军人职责使命所系,也是军人的价值所在。
一人辛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既然选择了这身国防绿,唯有用忠诚与热血、青春与无悔,守卫祖国和平安宁、人民的幸福安康。
战位上的年,有苦也有甜。和战友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虽不能与家人围炉而坐,却收获了更多“家人”的温暖。
戍边人,祖国壮美山河的守岁人,护佑山河安宁。在每一个阖家团圆的温情时刻,战友们总是这样说:“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
春节假期过后,让我们走进海防一线与高原哨所,感受边防军人战位上的坚守。
(作者 张容瑢 陈武斌 陈小菁)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