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锚定“1”个总目标,加快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敏锐抢抓东北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3”大历史机遇;坚定聚焦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精细化工等“6”大工业主导产业做强集群;着力激活“9”个开发区(园区)的主战场和引擎作用;全力推动工业企业产值与经营主体“2”个倍增;确保每年引进、建设“1”千个以上重点项目。
“136921”,这不只是一组跃动着锦州发展脉搏的数字,更是一套熔铸“英雄城市”智慧与雄心的战略密码,它既呈现于锦州智谷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用时两个月的贴心服务中,又展现在锦州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的发展速度中,还体现于咽喉枢纽、开放枢纽、产业枢纽的战略坐标中。
“锦州是‘英雄城市’,英雄从来都是在冲锋陷阵中产生,躺平、摆烂是不会产生英雄的,我们必须奋勇争先。”锦州市委主要领导的一席话,道明了“136921”这组数字所承载的内涵。当下,全省正在奋力夺取三年行动的全面胜利,锦州以“英雄城市”的骨气、底气与血性,全面实施“136921”发展战略,聚焦机制创新、产业转型、枢纽提升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在“拼抢争实”的奋斗征程中,拼出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锦州答卷。
破机制坚冰
9月8日,锦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指挥部内,红黄绿三色指示灯在巨型电子屏上不断闪烁,这是“英雄城市”以数字铁腕破局的战场沙盘。
每一个光点的色彩变化都对应着一个年度任务的实时进度,绿灯销号、黄灯提醒、红灯警示,实时鞭策。锦州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这套“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战指挥系统V3.0”,目的是实现重点任务“双高”(高位推进、高频调度)推进、挂图作战。
“这套系统是我们推动工作的‘晴雨表’和‘指挥棒’。”锦州市督考办主任夏学军介绍,锦州市以“136921”发展战略为引领,今年共确定109项攻坚任务、136项重点任务,“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考核指标全部录入系统,确保战略执行不打折扣。”
督导考核机制的数字革命,正是“136921”战略落地的核心解码器,它以算法的精密齿轮和数据的刚性链条咬合着上千个重点项目强力推进。
9月初,在锦州智谷项目建设现场,各厂房内工人紧张施工。这个总投资30亿元、被锦州市确定为“以更高站位参与东北全面振兴新征程的先行示范项目”,将成为锦州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载体,建成后将通过龙头带动、区域联动等模式打造产业集群,预计引进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直接服务于战略中“六大产业”能级提升和“两个倍增”计划。
“从立项到开工只用不到两个月时间,这样的效率让我们对在锦州投资充满信心。”项目负责人李维韦指着正在建设中的新厂房说,“政府部门派专人驻点服务,遇到问题当场协调解决。”
锦州今年计划开复工项目10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突破240个,总投资约1500亿元。系统谋划枢纽畅联、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12个大工程,目前已储备航道、深水泊位、高纯金属、高端树脂等重点项目2300余个,总投资8250亿元。
闯转型险滩
“136921”战旗猎猎,锦州正以破釜沉舟的血性,向产业升级发起冲锋!聚焦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具有锦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汤河子经济开发区辽宁宏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型连续结晶设备精准控温控流,国际领先的钼粉产线高效运转,智慧化管理系统让物料运输时间缩短30%。这家专注于钼系列产品的“隐形冠军”企业,用创新勾勒出传统产业升级的清晰轨迹。
“设备升级不是简单的‘换机器’,而是对生产全链条的重构。”公司总经理唐玉奇指着正在运行的设备说,“我们投入2.3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更实现了节能减排。”企业通过引入连续结晶技术,钼酸铵纯度从98%提升至99.5%,产量同比激增40%;与高校共建的研发中心,正加速推进纳米钼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汤河子经济开发区曾是中国第一个特种铁合金生产、科研基地,如今已集聚161家产业关联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不只汤河子,锦州9个开发区(园区)都是产业升级的主战场。“在‘双高’机制下,我们压实项目‘谋立推建’各个环节,‘点对点’疏通规划、用地、融资、审批等堵点难点。同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近57%。”锦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姚晓东说。
今年上半年,锦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宏拓新材料智能工厂等3个项目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芦田肥业年产30万吨肥料数字化车间等4个项目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6家。
筑发展高地
“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锦州“136921”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围绕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的发展蓝图,锦州不断拓展对辽西乃至东北地区的辐射服务功能,以枢纽能级的跃升,厚植城市发展底气。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锦州作为辽西区域中心城市成功入选新增的26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这一重大突破,为锦州锚定了全新的战略坐标——既是振兴东北、联动京津冀国家战略的咽喉枢纽,也是陆海内外联动、通蒙联俄的开放枢纽,更是支撑辽西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枢纽。
在锦州国际物流港,集装箱卡车川流不息,龙门吊正在紧张作业。港口工作人员航会祥介绍:“我们开通了至俄罗斯、蒙古国的国际班列,实现了海铁联运无缝衔接,物流港吞吐量同比增长23%。”
“我们正在编制《锦州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系统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主动加强功能性补短板设施建设,争取尽快进入国家年度计划。”姚晓东介绍,锦州依托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合作,加深区域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在基础设施、税收、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鼓励支持,为企业搭建共享信息、资源对接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开放合作深度与广度日益加深,进一步夯实了锦州的发展底气。
行走锦州,目之所及是指挥中心的数字铁腕、车间里的创新烈焰、枢纽港的百舸争流;心之所感是“英雄城市”的刚毅品格,正转化为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锦州没有停留在数字的增长,而是以“136921”发展战略为引领,将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振兴突破的总抓手——从问效一体化的机制创新,到六大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再到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重塑,这座“英雄城市”正于决胜之战中拼出骨气、底气与血性。
(辽宁日报记者 张继锋 白复海)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