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跑现场、不见面就能完成投标,系统实现自动预警异常行为,现在的交易环境越来越透明了!”近日,在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位刚刚办理完业务的建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感慨道。2025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扣国家及省、市关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的部署要求,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通过搭建“4+2”六位一体监管平台,创新构建全流程智能在线监管体系,在破解围串标难题、提升交易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交出亮眼答卷,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树立了标杆。

传统招投标模式中,纸质标书流转慢、评标专家集中易滋生暗箱操作、监管依赖“人盯人”等痛点,一直是制约公共资源交易公平高效的堵点。为此,中心率先发力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建成覆盖工程建设、国有建设用地、矿业权、产权、国企采购的五大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企采购等领域全流程线上运行。同时实现线上运行、线上归档、线上数字化管理,运行以来已累计归档6494份电子档案。

“光有电子化还不够,必须让监管‘耳聪目明’。”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围串标这一行业顽疾,中心联合纪委、发改等10家单位梳理102项数据需求,搭建围串标分析平台。从关键指标雷同性分析、异常行为分析、招标人指标分析、专家分析四个方面针对31项重点指标,构建围串标行为识别模型,实现异常行为自动预警。更值得关注的是,锦州在全省首创“全流程电子化+评标席位化”模式,搭建分散工位管控平台,并于今年9月1日上线 ,实现评标场地由“房间制”向“席位制”的跨越。真正实现在线智慧监管,让“评标在阳光下进行”。
为让监管无死角,中心还研发全国首个公共资源数字见证平台,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见证。该平台已获国家软件著作权,今年协助调取档案23次,调取音视频和纸质档案5753份,制止违规行为70余次。实现无缝对接,进一步织密监管网络,压实辅助监管。
制度保障是改革落地的关键。中心制定《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异常行为信息推送办法》,明确四类主体28类异常行为,建立“发现—推送—处置—反馈”全链条机制,强化跨部门联动惩戒;梳理16项制度规范、73个风险点及151种异常情形,形成“制度+技术”双重保障。
锦州的改革实践初见成效:评标效率提升30%以上,交易成本降低20%,围串标投诉量同比下降45%。这场以数字赋能为核心的改革,不仅破解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沉疴积弊,更彰显了以技术创新推动治理升级的决心。
(锦州发布)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