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经济民生
沈城大地“颂秋歌”“十八连丰”传捷报

2021-10-13 10:19:54    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 这是希望的田野,这是丰收的赞歌。

 

玉米金灿灿,农民喜上眉梢。

 

七星山下红藜麦田红红火火。

 

白菜个大饱满,菜地收获忙。

 

火红辣椒喜丰收,红火日子有盼头。

 

沈阳特产寒富苹果丰收上市。

 

科技特派员进梨园,果农增收有保障。

 

葡萄成熟果飘香。

 

喜看稻田千重浪,产业兴、农民富。

  10月8日,记者从沈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秋收作业已全面开展,粮食丰收在望,预计产量80亿斤以上,“十八连丰”基本定局。

  走进金秋时节的乡村沃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庆丰收、享丰收、话丰收的喜悦景象处处可见。

  记者在辽中区养士堡镇养前村明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像极了娇羞的少女。农民们站在田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是从春攒到秋的“爱意与温柔”。

  “今年产量挺好,主要是标准化操作保证了播种效率和出苗质量。另外,我们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耕地地力稳步提高。现在处于收青粒阶段,卖完粮咱农民的腰包就鼓鼓的了,家家户户又乐得过个丰收年。”辽中区明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忠杰告诉记者。

  作为秋粮丰收的另外一位主角,玉米的长势今年也是整体向好。

  “今年风雨调和,也没虫灾,玉米长得好,每亩预计增产150斤。我手头3000亩地,照9毛一斤卖的话,利润就能增收40多万呢,真是大丰收了。”辽中区项农农业机械专业服务合作社闵国庆兴奋地说。

  秋收的图景动人,也比不过农民们的笑脸,这是乡里人家最具感染力的笔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元年的起笔处,沈阳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

  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翠绿的野生榛子林一眼望不到边际。法库县三宝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在错落有致的山间小路上你来我往,拎着一袋袋刚采摘完的野山榛子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法库县三宝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庆申告诉记者,今年,他家榛子总产量能达到8000斤左右,按照最低价格每斤15元销售,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

  为了充分利用榛子林的林间空地,白庆申还种植了文冠果树,让效益实现最大化。据介绍,文冠果是一种木本油料植物,它富含神经酸,发展前景良好,三宝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在发展好合作社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民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

  如今,公主陵村野山榛子种植户达到了10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亩,村民们把荒山野岭变成了“既美山川又生金”的“绿色银行”。

  秋收的鼓点渐渐紧密,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加快了保粮夺丰收的“脚步”。紧盯气象变化,抢时间,争主动,科学安排农机作业,推广收割、运输、烘干等环节全程机械化,实现粮食收获不落地,确保颗粒归仓,减少粮食损耗,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同时,抓紧组织秋收后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通讯员 宋丽丽 耿雪/文 张文魁/摄


责任编辑:冯庆洋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