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假期的太原街比往常更加热闹,父亲依稀判断着自己当年摆摊的地方,顺手挼了一下早已花白的头发,面向我站定。我用手机记录下这一瞬间。
我叫李凌霄,是一名在沈阳生活多年的“温二代”。
周边大厦林立,早已不是45年前父亲初来沈阳时的样子。1979年,父亲李道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温州老家踏上北上的列车,成为第一批外出闯荡的温州人,开始了从商之路。他在太原街摆下的地摊上,铺满母亲一针一线绣的枕套。
父亲是有些商业头脑的,在与顾客闲聊间,他了解到辽宁制造业企业对电器元件需求较大,而此时温州柳市“电器之都”正初见雏形,需大于供的市场行情让父亲看到了商机。收拾起地摊,父亲开始在辽宁、温州两地折返,很快促成了第一笔电器业务,淘到了第一桶金,也确定了未来的发展道路。
1987年,母亲辞职后,带着年仅5岁的我来到沈阳与父亲团聚。从此,沈阳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搬家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随着父亲的生意越做越大,每隔一两年,我们就要搬一次家。2006年,父亲与一些温州老乡共同投资开发了温州商人在沈阳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我们家也在沈阳买了房,在辽宁扎下了根。
大树只有扎下根,才能孕育新芽、枝繁叶茂。45年来,父亲的事业深深地融入辽宁改革开放的洪流。
工业电气一直是父亲的主营业务,辽宁基础雄厚的制造业为工业电气元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父亲靠着勤勉和过人的胆识,拿下了“正泰”等几个大品牌的代理,成为辽宁一些大型制造企业的供货商,年营销额最高时过亿元。(下转第二版)随着辽宁一些制造企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2009年,父亲又看准机会,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投资建厂,创办了沈阳精锐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非标准定制的新赛道,为高端产业做配套。经过十多年的磨砺,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大学毕业后,我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我深知,作为制造业配套企业,要想继续前行,必须跟随辽宁振兴发展的步伐,踩准全面振兴的鼓点。辽宁制造业经历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显示出强劲的势头,我们也顺势而为,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提升生产能级,提前预判市场需求,做足产品准备。如今,精锐科技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百家智能升级企业”,累计获得107项专利,产品通过国家3C认证。我也成长为新一代的沈阳温州人,担任了辽宁省五金机电行业商会会长。
父亲经常和我一起讨论企业的下一步规划。现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我们也要在数字化设备投入、数字化人才培养、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上做足准备,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无论走了多远,父亲始终不忘出发地。每年金秋时节,父亲都会回到太原街,找寻自己当年摆地摊的印迹。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商业街,是父亲事业的起点。守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我要在这个起点上,继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辽宁日报记者 徐铁英 整理)
链接
省商务厅提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680亿元,同比增长14%,目前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显著,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3949个内资项目到资,实际到位资金5589.7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到资1亿元以上项目1027个,到位资金4615.4亿元,同比增长16.4%,占全省总额的比重超过80%。重点区域投资稳步增长,从引进内资的资金来源分布看,今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作为省外资金主要来源共到资3937.9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全省总额的比重超过70%。
(辽宁日报记者 董翰博)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