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共有29项案例入选,辽宁自贸试验区3项案例入选,分别是主动参与制定国际海事运输规则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进出口机电商品“一码通”辅助检验新模式、粮食海上运输监管服务新机制。
商务部评价称,此次入选的典型案例创新性强、实践效果好、风险可控、具有推广价值。在“主动参与制定国际海事运输规则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这一实践中,大连片区针对部分货物因国际运输规则限制导致海运出口难、成本高等问题,主动靠前深入企业,通过对标国际标准,提出中国方案,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难题,推动特殊品类货物安全合规出海。大连片区修订铁粉国际运输标准,将大粒径铁粉列入一般货物,包装和运输费用下降30%;将菱镁矿粉等10余种货物加入国际运输规则,申报时间缩短半个月以上,每吨货物物流成本节约200元,运费减少20%以上; 打通多种石化产品海上运输的绿色通道,助力相关企业近40亿元产值的产品顺利出运。
在进出口机电商品“一码通”辅助检验新模式中,沈阳片区建立进出口机电商品检验监管辅助执法数据模型,按照商品编码进行检索,实现商品风险、业务要求、管理规定的系统化查询,自动匹配产品相应监管、检验规定,为海关执法提供科学依据。新模式能有效帮助企业获得产品风险信息,包括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高风险产品信息等,及时发现问题产品,第一时间依据检验结果采取对外索赔等措施,以挽回经济损失。
在粮食海上运输监管服务新机制中,为保障粮食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畅通,大连片区会同营口片区通过建立“选船助手”服务机制、实施“智慧海事”精准便捷监管等,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搭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南北粮食物流运输大通道提供了有力保障。智慧监管、靠前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等手段,平均可为每艘船舶节约4小时以上的滞港时间,有效提高船舶周转率。仅计算停泊费、燃油费、人工费,每航次直接为企业节约10万元成本,2024年,在营口港、大连港惠及粮食运输船舶1200艘次,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1.16亿元。
(辽宁日报记者 董翰博)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