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后的今天,山河无恙,沈阳这座有着勃勃生机的城市已没有了过往的疮痍。在九一八事变90周年前夕,精英集团革命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首次公开有关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历史资料,这些珍贵的史料再次揭露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证。
“史与志”记录日军侵略中国的累累罪行
今年,詹洪阁将第28次向“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捐赠文物和史料,这一承诺他已经坚守了20年。日前,詹洪阁向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展示了两本早已泛黄的书籍,名字叫《满洲事变日录史》(以下简称《日录史》)和《满洲事变实志》。这两本由日本侵略者第一时间编纂的所谓“史与志”,记录了他们侵略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
在詹洪阁的翻译下,记者翻阅了《日录史》。该书由日本外交时报社发行,清楚地记录下从1931年9月18日当天至1934年4月30日间,日军侵略中国每一天的“大事记”,不仅彰显了日军妄图侵占中国的野心,还为人们揭开了90年前发生的一些历史片段。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日录史》也以1931年9月18日作为该书开篇的一个重要时间点,试图用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饰自己肆无忌惮的侵略野心。“书中重点的事件或时间节点都用黑体字着重标注出来,9月18日当天也被着重标了出来,日本人是这样记录的:中国军队在夜间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日军对北大营兵营进行了攻击,打响了事变的第一枪。”詹洪阁指着这段文字告诉记者,借口只能在短时间内自欺欺人,大量的文字史料以及公布的柳条湖爆破现场、日军用来诬陷的枕木和枪支等照片有力地撕开了日本侵略者虚伪的面纱。9月19日,日军进入沈阳城;9月20日,在沈阳成立“临时市政公所”;9月21日,日军从朝鲜向沈阳增派兵力……“这些记录让我们更能了解历史的真相,我也希望能通过捐赠去丰富九一八事变这段历史的史实,让更多人去了解真相,在勿忘国耻中奋力前行。”詹洪阁说。
20余年间沈阳鸣警时间 有两次变化
“从这本《日录史》中我们能看到,虽然日军侵占了东三省,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我们的反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詹洪阁翻译说,“比如书中记录的1932年9月1日,日军在沈阳遭到中国民兵的袭击,双方在飞机场附近交战,几乎每周在东北各地都会有这样的反抗。日志中还记录了日军的伤亡情况,充分印证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打不倒、折不弯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深深地刻在詹洪阁的心里。无论身处何地,每年的9月18日,他都要回到沈阳,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度过。“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今年我也专门从石家庄赶回家乡沈阳,参加和筹备各项纪念活动。”提起每年举行的鸣警撞钟仪式,詹洪阁感触颇深。截至2020年,鸣警仪式已连续举行26年,撞钟仪式也连续举行了22年。“早期沈阳市鸣警报的时间定在9月18日22时20分,后考虑到市民的生活习惯等原因,于2000年将鸣响警报时间提前到21时18分,最后确定为9月18日9时18分。”詹洪阁说。
沈阳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缅怀先烈,提醒人们勿忘国耻,珍视和平。詹洪阁告诉记者,未来,自己不会停下收集抗战文物史料的步伐,将继续履行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捐款捐物的承诺。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
主任记者 方月宁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