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墙
如果能看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筑的侧切面,你会发现整个展线像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下坡到上坡的“拐点”,就是从展览第四部分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开始的。
当然,这也是整个展览中最“催泪”的部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发出;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白雪皑皑的白桦林中响起《露营之歌》;狭长而向上延伸的展线尽头,是一面国歌墙……一个又一个场景让参观者泪目,仿佛回到那些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东北军民在白山黑水间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14年。
对一张照片的执着
走进这一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31年9月19日由中共满洲省委发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侵略国家向法西斯国家宣战的首份宣言——《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宣言》,泛黄的纸张上写着“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出中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这篇宣言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誓死反抗日本侵略和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的决心。
不远处的展墙上,悬挂着10位抗日游击队队长的照片。当年抗日游击战多在山中,环境艰苦,留存的照片很少,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找到这10张照片可谓煞费苦心。其中最右侧海伦游击队的组织和创建者雷炎的照片,更是研究人员寻找多年,才在一本专著中“偶遇”的。“看到这张照片时,我非常激动,他平静而坚毅的眼神好像透过书籍,直抵人心,让我们感觉到革命先烈坚贞不屈的意志!”编研室研究员田晶表示。
国歌声在耳边响起
东北抗日联军长达14年的战争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篇章之一,更是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岁月。这部分展览,在让观众了解历史的同时,更给人奋进的力量。
走过狭长的展厅,迈着向上的步伐,观众就会看到经典场景国歌墙,展示着1935年版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创作取材于辽宁抗日义勇军的抗战。“从这开始,整个展厅就往上走了,与东北人民抗战激昂向上的气势相吻合,以义勇军精神、抗战精神鼓舞人心,走向国歌墙。”展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歌墙前方的地面上,有一双脚印,正上方有个集音罩,观众只要踩在脚印上,耳边就会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熟悉旋律。“走近国歌墙却听不到国歌,未免有些遗憾,但全场播放或许会影响到附近其他观众,集音罩让只有站在这里的人能够听到歌声。”听到这样的介绍,记者不禁为改陈的巧思赞叹。
当《义勇军进行曲》唱到“前进!前进!”时,记者内心早已激情澎湃。带着这样的心情,下一期,我们将走进展览的第五部分——东方主战场的东北抗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海搏/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