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残运会上,沈阳女孩王诗瑀在女子冬季两项比赛中获得佳绩。
白雪皑皑的北方校园可以做什么运动?皇姑区聋人学校的孩子们用笑容给出统一答案:在雪地踢足球,是竞技,更充满乐趣。“雪地足球让孩子们更加勇敢,就连倒地铲球都变得‘松软’。”校体育队负责人、教练边进微笑介绍。
沈阳的智力障碍孩子们在全国特奥冬季项目比赛中有何斩获?大东区培智学校的老师们如数家珍:2019年全国特奥冬季项目比赛中,学校派出11名运动员代表辽宁省参加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获得12金6银7铜,占全省金牌总数的五分之一。
11月25日,距离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还有99天。冰雪覆盖的沈阳,有一群身残志坚的孩子,在老师、教练的带领下,以康复体育为起点,锻炼身体、磨炼意志,走上了竞技体育的荣耀之路,为沈阳、辽宁、中国获得很多荣誉。而这个冬天,他们又多了一个目标:练好冰雪项目,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助威。
冰雪运动 让听障孩子聚焦北京冬残奥会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项目示范校,皇姑区聋人学校内的冰雪元素格外多。“我们学校的冬天是不扫雪的。”边进告诉记者,“当大雪覆盖操场和跑道,全校师生都会出来打雪仗,学校顺势开展雪地足球项目。”
北方的冬季,适合户外的运动很少。以聋人田径、足球为常规体育训练项目的皇姑区聋人学校,首先确定的冬季运动项目就是雪地足球。“学校的聋人足球队曾在全国残疾人足球民间争霸赛获得冠军。开展冰雪足球项目,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借助冰雪开展日常训练,让孩子们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亲近大自然,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学校校长张毅介绍。
以“挖掘运动潜能,培养体育特长,让听障学生绽放生命精彩”为特色办学目标的皇姑区聋人学校,不仅注重竞技体育项目,还开展俗称“打雪仗”的雪合战比赛,以及雪地拔河、雪地毛毛虫比赛等,让全校师生参与冰雪运动,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冰雪项目让这些听力障碍的孩子们更勇敢、更坚强,更有集体荣誉感。这也是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和最深的敬意。”张毅说,“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学校希望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到冬残奥会的项目中,为国家、省、市培养优秀运动员。”
体育训练 让智障孩子在运动中找到自信
在大东区培智学校有一面金牌墙,上面贴满了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的学生照片。“有一个叫李东旭的孩子,他不会说话,刚来的时候甚至不敢跟我对视。但是,他非常有运动天赋,每次获得金牌,他就拉着我到金牌墙看他的照片。我就跟他击掌庆祝。”学校校长马卫军介绍。该校从2008年起开展轮滑运动项目,之后逐步拓展到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旱地冰壶等项目,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找到了快乐与自信。
张栩赫是一名中度自闭症患儿,自控能力差,不良行为表现多。父母偶然从网上了解到大东区培智学校的特奥康复训练成果后,果断送孩子来到学校就学。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张栩赫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根治。在2019年的全国特奥冬季项目速滑比赛中,他获得1金1银1铜,被老师们称为“战功显赫的小将”。
该校体育老师曲永博曾是国家短道速滑队的一员。他说:“我最初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运动得到康复。”所以,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速滑动作,曲永博经常把一个动作拆解成四五个步骤,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
运动给孩子们的人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他们一步一步地离梦想更近。马卫军笑着说:“最近这几年,孩子们的情绪控制得越来越好,竞技水平越来越高,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结束语
来自市残联的统计:近六年来,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中,沈阳市残疾人运动员累计获得75金76银49铜的好成绩。
涌现出李端、张振、郑金、孙启超、李英粒、张晓彤、韩阳等一批又一批残奥会冠军、聋奥会冠军。
而他们身后是专注残疾人体育事业,为培养顶尖残疾人运动员无私奉献、全心付出的特殊教育老师、教练员们。
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沈阳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厚植沃土,让每一名残疾人学生在学校“动”起来,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让每一名残疾人在家里“动”起来,康复健身、强健体魄;让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动”起来,带领更多的残疾人爱上运动,融入社会……
就像正在积极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沈阳女孩王诗瑀说的:“运动让我变得更坚强,也为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祝愿所有爱好运动的残疾人,都能有机会,让梦想成真,让人生出彩!”
展望未来,在即将迎来的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2022年杭州亚残运会,以及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沈阳残疾人运动健儿们有信心、有实力、有活力,再拼搏、再冲刺、再夺冠,为国争光,荣耀沈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封葑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