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社会法治
大连老铁山今年监测猛禽30种7万余只

2022-11-21 13:54:49    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11月20日,2022年老铁山猛禽监测完美收官。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称,此次监测创下多个历史纪录:猛禽的种类、数量创历史新高;记录到大型雕类的种类和数量为历史最多。

  猛禽是大连老铁山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迁徙种群。每年进入9月,老铁山地区将迎来数量众多的候鸟。为掌握迁徙猛禽的种类、数量、迁徙时间及影响猛禽迁徙的主要因素,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9月1日开始了2022年度猛禽监测工作。

  今年监测人员在老铁山地区共监测到猛禽达30种7万余只,比去年多了1万余只;监测到的大型雕类包括金雕、白肩雕、乌雕、白尾海雕、草原雕、蛇雕、靴隼雕等,共记录到132只。

  白肩雕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VU(易危)等级,今年监测到5次,是老铁山记录白肩雕最多的一年,也是今秋国内监测到白肩雕最多的地方。监测团队还监测到14只雕组成的“雕群”,其中包括12只乌雕,1只草原雕,1只白肩雕,这在国内非常罕见。

  首个“千猛日”出现在9月7日,比往年来得要早一些,当日记录猛禽1102只。“千猛日”是指一天监测到的猛禽数量超过1000只,它的到来,意味着候鸟大规模迁徙时段的到来。在全国其它地方,达到“千猛日”的级别比较少见,但在老铁山地区,相对较为常见。今年迁徙期,监测团队共记录到28次“千猛日”,最多一天记录到3700余只。老铁山迁徙猛禽数量最多的是普通鵟和凤头蜂鹰,均超过2万只,数量合计占全部记录猛禽数量的73%。

  今年候鸟迁徙高峰期,老铁山多次出现“鹰柱”“鹰河”奇观。监测人员曾观测到百余只普通鵟、凤头蜂鹰、赤腹鹰、黑鸢等大中型猛禽在空中较小范围内盘旋,维持20分钟左右,这种现象被称为“鹰柱”。监测人员还在短时间内,观测到许多只鹰排成密集的队形,在空中由北向南,从老铁山向蓬莱方向缓缓飞去,形成了一条壮观的“鹰河”。之所以形成此类现象,保护区的科研人员王小平分析:“鸟多是主因,加上适宜的天气、气流,另外,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使得等待跨海南迁的猛禽未受到过多惊扰,也是原因之一”。

  猛禽监测是一项研究猛禽迁徙规律的科研项目,也是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监测人员每天6点至16点(猛禽迁徙活动时段),在老铁山观鸟大平台,实时记录经过老铁山迁徙猛禽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记录每个时间段的风力和风向,适时区分猛禽的性别及年龄。

  老铁山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部,是中国鸟类迁徙东部通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每年有上千万只候鸟经此迁徙。从2018年开始,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开展秋季猛禽监测工作,由最初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到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大大提升了监测队伍的整体实力,也保证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据介绍,老铁山现记录猛禽有4科23属43种。(图片由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辽宁日报 记者 : 杨少明)


责任编辑:陈楠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