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社会法治
沈阳公安揭秘涉及疫情防控最新骗局

2022-12-13 11:00:42    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

民警进行反诈宣传。本组图片张文魁摄

民警通过视频直播方式进行反诈宣传。

  12月12日,记者从沈阳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中心获悉:随着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全新阶段。虽然目前核酸检测已经不再是每个人的必选项,但出入一些重要场所,健康码和核酸证明仍是必不可少的凭证。最近,骗子蹭热度,编写“新剧本”,利用这段时期信息的不对称进行诈骗,大家一定要警惕了。

  【套路1】 谎称“快递被检测出阳性”

  诈骗分子伪冒快递公司客服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的快递检测出了新冠阳性,已被销毁,但可以申请理赔。

  在你加了“客服”好友后,骗子向你发送虚假“官方网站”,并诱导填写个人支付信息。此时,还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跳入:骗子以你的支付信用不足、理赔渠道未开通、赔款无法到账等为由,诱导你进行贷款,将钱转至诈骗分子账户,骗取钱款。

  【套路2】 谎称“健康码有异常”

  骗子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谎称受害者健康码存在异常,要求受害人速速前往公安机关核查。受害人相信后,主动提出将电话转至“公安局”进行线上调查,随后“公安人员”称在核查行程时发现受害人有几笔异常经济交易,怀疑与一起洗钱案有关,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进而骗取钱财。

  事实上,公安机关不会电话或者网上办案,更不会与涉案人员有金钱往来。

  【套路3】谎称“线上排查”

  诈骗分子伪装成“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系统工作人员,谎称进行“线上排查”,要求受害人提供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及验证码等相应信息,从而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资金。

  事实上,疫情排查工作不会收集您的银行卡号、网银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套路4】假冒“核酸结果查询群”

  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批量购买账号,伪装成“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或“回访员”,以社区工作人员的名义添加好友,再将受害人拉入“核酸结果查询群”。诈骗分子会在群内发布刷单、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受害人最终被“做任务拿返利”的诱惑落入刷单诈骗。

  【套路5】谎称“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

  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批量购买账号,以社区工作人员的名义添加好友,再将受害人拉入某种群,随后在群里发布“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等信息,提出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办到。

  其实,这些都是骗钱的套路。核酸检测一定要在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套路6】谎称“领取居家隔离补贴”

  诈骗分子冒充公司人事、财务部门,通过电话、微信或邮箱,向公司员工群发邮件,称根据国家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领取居家隔离补贴”,需及时扫码登记领取,将被害人引流至钓鱼网站后对被害人的银行卡实施盗刷。

  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不会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短信等形式与您取得联系,不会要求您提供个人或银行等详细信息,对于主动联系您的一定要心存戒备,并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

  【套路7】推销所谓“特效药”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特效药”,诱导受害者点击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卡信息盗取银行卡余额。

  近日,谎称“科兴疫苗补偿款”诈骗案件类型高发,骗子通过短信、微信等渠道发送虚假链接,谎称科兴疫苗补偿款2000元,点击进入链接领取。请广大群众擦亮眼睛,谨防被骗。

  【套路8】以学校收取疫苗费用名义行骗

  诈骗分子冒充老师,悄悄潜入学校的班级微信群里,以收取新冠疫苗费用为由,对群内家长进行诈骗。

  骗子潜入学生班级的家长QQ群里,冒充“班主任”突然发消息说“学校要收新冠疫苗接种费”。一些家长看到“班主任”的通知后,立即按要求转去“疫苗费”。随后,有家长电话联系班主任得知,此为诈骗事件。

  【套路9】假冒疾控中心发送虚假疫苗信息

  诈骗分子冒充疾控中心,发布新冠疫苗信息,引诱市民点击含木马病毒的网址链接,套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近日,有市民收到假借官方机构名义发出的诈骗短信,要求市民点击链接预约接种新冠疫苗:【疾管中心】新冠疫苗政策已在我市开放预约,名额有限,截止于三天内暂停报名,请立即前往xxx.cc预约接种(含家庭预约)。

  涉疫诈骗套路分析

  1

  涉及疫情诈骗信息大多以疫情排查、涉疫需隔离、流调异常、“密切接触者”等为由发送自查程序、核酸结果查询群、快速核酸检测结果、领取居家隔离补贴等为借口,令当事人心慌。

  2

  涉及疫情诈骗信息,一般告知当事人可能信息泄露或系统有误,需转接有关部门处理。

  3

  涉及疫情诈骗信息,一般谎称当事人涉嫌犯罪,诱导转账以证清白。

  【警方提醒】

  “疫情防控”骗局增多 请勿轻信!

  请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和扫描一切可疑二维码,谨防误进钓鱼网站,泄露个人信息。

  防疫工作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若有任何关于“流调”“健康码”异常等疑惑,请及时联系社区、派出所寻求帮助。

  当接到所谓“客服”来电,遇到包裹丢失赔付等问题,一定要登录官方购物网站查询相关信息,称可以退款或理赔的,十有九骗。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进行办案,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要求通话保密、配合调查、接受资金审查、需要转账或填写支付密码的,都是诈骗。

  如果你收到“00”或“+”开头的境外来电,请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若无固定的海外关系需要经常联系的,可联系运营商屏蔽境外号码。如果被骗,请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拨打96110电话报警。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欣)


责任编辑:陈楠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