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政协委员李晏军(文化艺术界别)
每年7至9月,在朝阳大凌河的沿岸,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群“小红帽”拿着铁锹、镐头在河岸忙碌,铲除一种黄色的植物。“小红帽”是朝阳市政协委员李晏军带领化石协会会员及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团队。黄色的植物是一种外来入侵有害植物,叫作“刺萼龙葵”。为了大凌河的生态安全,“小红帽”团队一直和“小黄花”作斗争。这一“斗”就是15年!
发现刺萼龙葵是一次偶然。2006年的一天,李晏军像以往一样沿着大凌河散步。他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河边竟然多出了一种浑身长刺、开着黄花的植物。“这是什么花呢?”好奇心使然,他上前查看,一不小心被植物扎破了手指,伤口肿了起来,异常疼痛,很久后才愈合。随后,他咨询了相关专家,才得知这种植物是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外来入侵有害物种。它的叶片、茎、果实上都带有大量毒刺,人畜若不慎触碰,除被刺伤外还会产生过敏反应,一旦误食会导致中毒。刺萼龙葵不仅有毒,生命力也相当旺盛。它不管生长在哪里,都会拼命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在很短时间内造成相邻的其他生物集群死亡。它的繁殖力极强,每一颗果实大约含有8500粒种子,已经适应了朝阳的生长环境。因此,它可随水、风、鸟、人畜等媒介进行强力繁衍传播,不仅会对植被造成极大破坏,还常常造成动物误食后抽搐死亡,更极大影响人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了解了“小黄花”的真面目,“铲除刺萼龙葵,保卫生态家园”的念头一下子从李晏军的脑海中闪现。风风火火的他说做就做,立刻去市场买了铁锹、镐头、胶皮手套、遮阳帽,组织化石协会的会员一起参与到铲除刺萼龙葵的“生态保卫战”中。铲除的最佳时机是刺萼龙葵开花的7、8、9月,李晏军每年都会在这个最有利的时间段组织活动,防止刺萼龙葵继续繁衍传播。
在李晏军的呼吁和带动下,加入“小红帽”队伍的人越来越多。朝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朝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朝阳市诗词协会、龙城区诗词协会、辽宁颐康团队等社团组织先后参与到活动中,中共朝阳市委统战部、朝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也纷纷组织各协会积极参与。“小红帽”团队越来越壮大,大凌河畔的生态越来越好。
15年间,大凌河畔的新愚公们以最“朴”的心,下最“拙”的功夫,保护最“美”的家。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的劳动成果在量上越来越多,铲除的面积从最初的每年十几亩到几十亩甚至更多;在质上越来越彻底,经过专家的指导,铲除后对其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刺萼龙葵几乎不再重新生长。
15年的坚持很不容易,但在李晏军看来很平常。他说:“大凌河是家乡的母亲河。有害植物入侵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就要像保护母亲那样冲上去保护它。”他呼吁全社会对 “铲除刺萼龙葵,保卫生态家园”这一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壮大“小红帽”的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消灭“小黄花”,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更宜居。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