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讲“辽宁故事”|李晓波:蒙医药焕发新光彩
李晓波 阜新市政协委员(少数民族界别)
阜新市政协委员、辽宁蒙医医院院长李晓波
辽宁阜新是全国蒙医药发祥地,一代又一代蒙医药人肩负使命,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华丽蜕变,由最初的卫生资源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
蒙医药是蒙古勒津部落在长期的狩猎、游牧、农耕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蒙医医疗技术和医药理论以及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疗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早在明清时期,蒙古勒津(阜蒙县)瑞应寺等诸多寺庙先后成立了“门巴扎仓(蒙医药学院)”,培养了4000多名蒙医,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输送了大批优秀蒙医药人才,为我国蒙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党和各级政府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蒙医药这一民族瑰宝获得了高度的重视。1952年成立第一所蒙医学校、1960年成立祖国医学(蒙医药)研究所、1970年成立蒙药厂、1978年恢复新建蒙医研究所,1981年开始正式运营,从此蒙医药得以发扬光大,生根开花。
门巴扎仓
目前,阜新拥有蒙医药机构7家,已经形成了以辽宁省蒙医医院和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和社区卫生所为网底的蒙医药产业基础。辽宁蒙医医院是全国重点民族医医院,是辽宁省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制药、康复、预防保健、旅游文化七位一体的“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开设33个专病专科门诊,其中血液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民族医重点专科等,就诊患者遍及全国和近15个国家。2007年“蒙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11年8月,经多中心验证,蒙医药治疗血衰症(再障)有效率达91.4%,治愈缓解率达65.7%,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0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一家蒙药生产企业;1997年被国家民委等部委批准为民族用药定点生产企业;2013年,“阜药”商标被评定为“辽宁省著名商标”,生产六个剂型,七大系列,60个品种的蒙中成药。2018年7月,阜蒙县被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冠名为“全国蒙医药发祥地”;2020年10月,全国名蒙医白凤鸣工作室正式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挂牌成立,成为继承和弘扬中蒙医文化的重要载体。
上图 辽宁省蒙医医院·左1 医养结合分院·右1 福鑫门诊部
经过省市两级政协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阜新蒙医药事业发展已纳入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立了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强省”等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政策和保障,给蒙医蒙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阜新政协选送 通讯员 陶淑华)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