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本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丨海城高跷,浪红一年新生活

2024-02-01 12:52:48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讯(记者田理) 踩高跷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备受人们的喜爱。春节临近,在辽宁海城市的街头,一群高跷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身姿,为即将到来的龙年春节增添着喜庆欢乐的节日氛围。

  高跷秧歌,因舞蹈时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据传说,踩高跷这种形式,缘于古人为了采集树上野果,给自己的腿上绑上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而高跷秧歌成为一种表演艺术,却仅仅是近几百年的事儿。

  海城是辽南高跷的发源地,据清宣统年版《海城县志》记载:"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牛庄古镇三义庙就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表演"。这是关于海城高跷秧歌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海城高跷是集音乐、舞蹈、戏曲、杂技为一身的艺术门类,是海城人喜爱的民间广场艺术。

  火爆热烈的海城高跷,欢腾奔放,风趣幽默,优美抒情,雅俗共赏。经过多年的发展,民间艺人将其特点,归纳为“扭中浪,浪中美,美中俏,俏中哏。”十二个字。“扭”是根基,“浪”是精髓,“逗”是手法,“俏”是特色,“相”是高潮。其中,“相”也是高跷与其它秧歌的区分点。通过在表演中转化情绪、变换节奏,使舞蹈呈现异峰突起之势,突出海城高跷火爆、自由、热烈、奔放的个性。

  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使其在海城乡村流传甚广,有的全家几代人都会浪高跷。每到大年正月或较大的庆典活动,人们都喜欢用浪高跷来表达吉祥喜庆的心情。

  正月里浪高跷是海城人世代传承的风俗。如果大年正月听不到锣鼓,看不到高跷秧歌,这个年就少了许多味道,日子就少了许多色彩。浪跷人十分珍惜正月里的时光,为了去年的好收成,祈求来年的好年景,让绷紧一年的神经,在正月里这几天得以松驰,得以释放,有的甚至全家披挂上阵,从初一到十五,浪满整个正月,浪红一年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陈楠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