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讯(记者 马驰 牛玥)3月12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八大攻坚’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沈阳市政府、大连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重点介绍今年我省围绕“在保持赶超势头上聚力攻坚”,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促进消费潜能充分释放、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署、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拿出“政策干货”,吸引更多投资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奋力当好新时代“辽沈战役”的“参谋部、作战部、战斗部”,推动攻坚之年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支持政策,统筹各项政策资源,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落地评估,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辽宁振兴发展的实际成效。科学研判、精准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堵点、难点、卡点问题,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实力。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切实用好储备项目库、建设项目库和重点项目库,实行“三库”联动管理。筛选今年央地合作重点项目182个,年度计划投资超过1100亿元;新开工项目73个,年度计划投资近250亿元;续建项目89个,年度计划投资超860亿元;积极推进洽谈项目20个,力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新动能成长壮大,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强省,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年新投产风电光伏装机500万千瓦。
不断提高发展质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工业强县;发展特色农业县,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重点镇建设,培育不少于20个重点镇。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加快推动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海工装备和船舶等优势产业,建设环渤海船舶与海工装备综合产业集群。完成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2个以上,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常态化开展政府履约践诺专项整治;全力打造“一网交易”电子化平台,推动招标投标活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力争创中欧班列(沈阳)国家集结中心,办好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东北两省一区交流合作。
加快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突出抓好推进一体化建设,规划实施沈白高铁等25个基础设施工程,实现跨域通办事项200项。辽宁沿海经济带,突出抓好“两先区”建设,构建“长兴岛-辽东湾-锦州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带,谋划“海上游辽宁”等精品旅游线路。辽西先导区,突出抓好与京津冀地区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辽东绿色经济区,突出抓好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
激发消费潜能,开展多样式促消费活动
2023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今年,省商务厅紧盯消费、外贸、招商3大商务重点指标,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动各项工作。
乘势而上扩大消费。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精心策划“4+5+N”系列促消费活动,充分调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电商等企业销售积极性。一季度预计将举办800余场促消费活动。
多措并举招商引资。将全力组织开展好招商平台提档升级行动,围绕22个重点产业集群、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及重点头部企业,持续放大“领导出访”、“央地对接”、“京津冀招商”三大招商周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的影响力。
奋力打好外贸翻身仗。今年我省将稳住“现有”,加大对重点市和前200户重点企业调度和帮扶;大力拓展中间品贸易,鼓励“新三样”和二手车扩大出口,华晨宝马等重点企业进出口力争增长5%以上,鞍本钢等重点企业进出口实现正增长。抢回“应有”,重点围绕“生产环节在省内、出口主体在省外”的外贸企业开展工作。拓展“会有”,抢抓央地合作有利契机,深挖东北中石油LNG转口、中石化代理盘锦油企保税原油进口、中国中车通过大连机车和沈阳机车出口等项目资源,推动央地合作项目尽快转化为进出口“实物量”。
乘势而上扩大消费。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我省将精心策划一系列促消费活动。一季度预计将举办800余场促消费活动,全年预计将开展促消费活动3500场以上。今年我省还将做大城市消费规模,指导沈阳中街扩大集聚效应,推动大连青泥洼—天津街改造提升;办好第二届中华老字号(东北)博览会;指导沈阳、大连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火餐饮服务消费,提升辽宁“美市美食”餐饮品牌推广活动影响力,培育美食地标;制作《中国辽菜大典》,壮大辽宁餐饮名店,打造“辽宁美食街”;举办第二届辽菜产业发展大会。
多措并举招商引资。今年我省将全力组织开展好招商平台提档升级行动,围绕22个重点产业集群、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及重点头部企业,持续放大三大招商周品牌效应,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年计划组织43个团组出访,新增外资企业1000家,进一步扩大“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的影响力。近期,我省将筹备开展央地对接、举办京津冀招商周等活动,针对国内“北上广深”等重点地区,围绕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及中东国家,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开展央企及头部企业招商行动,推动央地合作,鼓励头部企业走出去招商。以更高水平办好第五届辽洽会、夏季达沃斯论坛。
奋力打好外贸翻身仗。今年我省将稳住“现有”,加大对重点市和前200户重点企业调度和帮扶;大力拓展中间品贸易,鼓励“新三样”和二手车扩大出口,华晨宝马等重点企业进出口力争增长5%以上,鞍本钢等重点企业进出口实现正增长。抢回“应有”,重点围绕“生产环节在省内、出口主体在省外”的外贸企业开展工作。拓展“会有”,抢抓央地合作有利契机,深挖东北中石油LNG转口、中石化代理盘锦油企保税原油进口、中国中车通过大连机车和沈阳机车出口等项目资源,推动央地合作项目尽快转化为进出口“实物量”。
不断培育壮大各类平台载体。今年我省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突出辽宁特色创新。实施开发区创新提质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严格“红黄牌”考核制度;新认定省级特色产业园区10家,培育一批省级国际合作园区。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区赋能战略,强化综保区“招商引贸”,吸引保税加工、研发设计、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维修制造等优质项目进区。实施东北海陆大通道升级战略,争创中欧班列(沈阳)国家集结中心,强化招航引货,扩展海运空运航线,实现“货聚辽宁、畅达全球”。
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抢抓假日消费“黄金季”,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全力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推出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预计2024年,全省将接待游客6.27亿人次、同比增长23%,旅游收入5600亿元、同比增长12%,文旅投资项目数600个、投资金额280亿元、同比增长18%。
抢抓发展机遇。组织办好2024辽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一地举办、带动周边、辐射全省”。推出康养旅居、红色研学、冰雪温泉等融合发展业态,构建海洋海岛海岸立体开发格局,建设辽西文化走廊和丹东边境旅游试验区,打造“引客入辽”强IP,千方百计实现2024年预期目标。
加强资源整合。围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进一步梳理挖掘辽宁文体旅资源,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强化文化赋能、体育牵引、旅游带动,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度假、夜间消费、户外运动、电子竞技等体验式文体旅融合新场景和综合体。
做优文体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体旅产业要素高品质融合,推动文旅品牌体系建设,培育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体验旅行”和“乡约辽宁”“海上游辽宁”“游购辽宁”等品牌项目。
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好排头兵
沈阳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十个方面攻坚突破任务,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今年总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确保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攻坚突破。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在辽宁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中当好排头兵。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谋细谋实年度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桃仙机场二跑道、沈白高铁、公共储能中心及储能电站等重大工程。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全年谋划储备重点项目300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开复工沈飞机场迁建、地铁6号线和10号线、冬运会“两馆两中心”等重点项目3000个以上,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8%以上。
全力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攻坚突破。优化“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加快“两实验室一基地一装置”建设,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700个。滚动推进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健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9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2.5万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进高校大学科技园建设,持续提升沈阳产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价值发现能力和产业孵化能力,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亿元。
全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努力在辽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中当好排头兵。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比如,集成电路产业,沈阳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沈阳将全力突破产业链堵点断点,重点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关键领域延展,全力打造北方芯谷,力争在去年增长48.5%的基础上,今年再增长55%,总规模达到150亿元以上。
全力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攻坚突破。完善“空陆海网”通道体系,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区,创建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推动自贸区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综保区引进“保税+”项目50个以上,做大做强中德、中俄、中日、中韩四个国际合作园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做好“向北开放”大文章。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新签约京沈对口合作项目60个。加快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
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攻坚突破。扛稳粮食安全“首要担当”,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300万亩,确保正常年景粮食产量达到80亿斤以上。实施稻米、蔬菜等五大农业优势产业链提升行动,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质扩面“三美”建设。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深化“1+1对1”对口帮扶,加快“4区18园”产业核心承载区建设。
大连加快推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勇当“跳高队”
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新增创新主体100家,实施市级以上“揭榜挂帅”和重点研发项目70项,切实把科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清洁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第三代半导体及柔性电子、深海开发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县域工业,依托工业园区,聚焦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做好配套服务,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竞争差异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有效投资方面,用好全要素招商机制,科学精准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在项目方面,全年谋招推建重大项目3800个,签约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00个以上,落地转化率30%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目标,切实以重大项目建设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支撑大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在文体旅融合发展方面,今年,将持续开展文体旅四季联动活动,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消费街区,开展“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大连年等多项重大国际活动。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三个中心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内畅外联的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大连自贸片区整合提升,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优化营商环境5.0实施方案,提升“一网通办”能力,精准供给惠企政策,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建立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落实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巩固深化园区改革,在运营模式、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继续创新探索,以持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