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本网原创
沈阳市卫健委发布秋季重点传染病健康提醒

2025-09-03 21:12:34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大,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又进入新一轮的活跃期,哪些人是易感人群,应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呢?

  一、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发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区域易暴发聚集性疫情。其感染后症状常为呕吐、腹泻、腹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多表现为腹泻。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食用或饮用被污染的食物、水;接触患者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摄入排泄物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而传播。诺如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饮食饮水安全管理等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如有人员发生呕吐、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症状时,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及污染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开学后校园人员密集,集体就餐可能性增多,需重点关注学生群体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易感,具有较强传染性。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场所形成聚集性疫情。该病以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为典型特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重症病例。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日常预防重点在于教导儿童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对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每日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二、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疫苗接种是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日常防控需要勤洗手、戴口罩,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流感病毒变异快、传播力强,具有季节性流行特征,易在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发聚集性疫情。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三、自然疫源疾病

  自然疫源疾病是指在特定自然环境中,由病原体通过媒介生物在野生动物间传播,并可在一定条件下感染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疟疾、出血热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染病。自然疫源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特征,主要通过媒介生物(如蜱、蚊、蚤等)叮咬或接触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传播。

  其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出血倾向、多器官损害等,重症病例可危及生命。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疫源动物,不在疫区露营或接触可疑动物尸体;野外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物,使用驱避剂;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

  虽然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责任编辑:冯庆洋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