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海城望台镇,千余座草莓大棚连片铺展。棚内,暖意裹着莓香,农户们弓着腰穿梭于藤蔓间,小心翼翼地摘果、分拣、装箱……眼下正是草莓集中上市的旺季,订单越来越多,农户们开具电子发票的需求也随之激增。田垄边,税务干部苏恒半蹲着身子,手把手协助农户讲解电子发票的填报要点。为了不耽误农时、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这样的上门帮扶,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望台镇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当地600多户农民把草莓种植做成核心产业,每年产出超八百万斤草莓。为帮农户顺畅办税、安心卖果,国家税务总局海城市税务局耿庄税务分局组建青年服务团队,苏恒第一时间报名,成了大棚里忙碌的“办税指导员”。
“要让税收服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首先得摸清草莓从育苗到销售的全链条脉络。”苏恒的调研从育苗基地起步。他走进新望台村的育苗大棚,蹲在田垄边,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农户需求:“郭大哥的外销种苗占比70%,需重点辅导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李大姐的发票信息填报还需进一步完善……”这本笔记本成了他的“草莓产业服务手册”,每一页都记录着他深入一线的调研足迹。
每周,苏恒还会和团队走进大棚开展“税务巡回义诊”,面对面帮农户破解办税难题。一次走访中,农户高宇拉着苏恒的手说道:“我们的草莓卖到东北三省,客户总催着要发票,可我们不懂免税申报流程,额度不够了也不知道怎么申请。”听到这话,苏恒立刻在笔记上划下重点,他敏锐察觉到,这可能是全镇草莓销售户的共性需求。
为此,苏恒迅速牵头青年服务团队展开行动。他们有针对性地推出“草莓产业服务包”,按主体类型细分成“育苗企业版”“采摘园版”“散户版”。随后,苏恒带着这些“草莓产业服务包”走进采摘园开展“大棚课堂”,确保免税政策应享尽享。“税务工作不该是隔着柜台传递政策,而要真正走进田间地头。”在苏恒看来,蹲在草莓垄边听农户诉说难处,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讲解免税流程,在他们急着开发票、算税款时搭把手——这些事,比什么都实在。
截至目前,苏恒和团队已经开展草莓产业税收政策辅导28场,服务了156户草莓种植主体,帮助农户享受税收减免超80万元,还协助3家草莓销售企业拓展了省外市场。在苏恒的推动下,耿庄税务分局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将税收政策与产业补贴、技术扶持等整合起来,进一步凝聚起服务草莓产业的合力。
如今,望台镇的草莓还在源源不断运往各地,苏恒的笔记本仍在一页页更新,他的脚步,依然穿梭在一座座草莓大棚间。
记者手记
翻开苏恒的“草莓产业笔记”,一张手绘的望台镇草莓产业地图映入眼帘:10家育苗企业、24家规模采摘园、200余户散户的位置标注得清清楚楚。翻到最新一页,上面清晰记着头茬草莓的市场行情,旁边还画了一颗小小的草莓图案,笔触简单却鲜活。苏恒说,“每次记完这些,一想起农户打包草莓时的笑脸,就觉得多跑几趟都值了。”这本普通的工作笔记,藏着税务人最朴素的初心——将税收政策的暖意实实在在送进田间地头,助农户把日子过得像草莓一样红火。
(记者 宋长春 通讯员 吴阳 陈芳菲)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