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院士正在指导研究生进行钢板控制冷却试验。
百年岁月沧海桑田,百年学府风华正茂。值此东北大学建校百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沈阳日报联手东北大学共同推出“奋进百年 起航东大——东北大学百年百事系列报道”,通过对东北大学百年大事的真情回顾,全景式展现东北大学百年发展历程、百年奋斗故事。
百年百事45 获批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前身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1989年,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踏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2005年间,王国栋院士开发出我国第一块超级钢,成功应用于汽车制造等行业,实现了我国超级钢的工业生产。王国栋院士开发的超级钢在国际上连创4个第一:第一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了原型钢样品;第一次得到钢铁工业生产的工艺窗口;第一次在工业生产条件下轧制出超级钢;第一次将超级钢应用于汽车制造。超级钢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超级钢的开发应用完成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走到了国际前列。2004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宝钢、鞍钢等企业,已批量生产超级钢数百万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百年百事46 进入“211工程”
1994年2月,东北大学举行“211工程”立项预备论证会,东北大学“211工程”建设正式启动。1996年,经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批准,东北大学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1997年5月,冶金工业部组织了以左铁镛院士为组长,1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东北大学“211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和审核。东北大学顺利通过审核,“211工程”建设进入实施阶段。1997年11月,国家计委批复东北大学“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标志着东北大学正式进入“211工程”建设院校的行列。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贾咏 岳雨
通讯员 王钰慧 张广宏
(校史资料和图片由东北大学提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