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学府,百年荣光。
金秋九月,东北大学迎来100周年校庆。
从1923年到2023年,东北大学的百年历史是与祖国共命运、与东北共发展的奋斗史,是以教书育人为使命、以学术创新为己任的发展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大学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把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百年来,东大学子怀抱赤子之心,赓续红色血脉,为国求索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担当作为。
一百年来,东北大学秉承“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百年校史,东北大学的发展进步总是与国家需要和民族复兴使命紧密相连。
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的东南方,一尊“拓荒牛”雕像栩栩如生,身似钢筋铁骨,形如拓荒开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大学成为全国专门培养冶金科技人才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被誉为“共和国冶金人才的摇篮”。同一时期,东北大学开设了中国首批工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东北大学发出大学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先声。1990年,学校建成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孕育出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集团。1999年至2005年间,王国栋院士带领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轧机的轰鸣中反复尝试,终于淬炼出世界上第一块超级钢。
夯基垒台强根基,积厚成势促发展。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表示,高校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熔铸成青年学子的价值坐标。
有人仰望苍穹,有人叩问大地。
C919大飞机落地瞬间,起落架必须承受住载重70多吨机身的冲击力,而生产起落架使用的特大型高强模具,其关键材料正是由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性能、质量全球领先的特厚板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教授指导的科研团队,投身西部戈壁攻克复杂选矿生产线检测与控制难题,将前沿的自控技术写在了选矿生产线,用实际行动让中国的控制技术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东北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翻过一山又山,走过一程又一程,以求真而立言,以求实而立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高校力量。
(辽宁日报 记者 : 王月、丁思文)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