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沈阳第一机器厂(现沈阳第一机床厂)接到了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制作了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如今,这枚历经60多年风雨的国徽依然高高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据了解,当时的生产条件十分艰苦,制作国徽的工具也非常简陋,基本上都是工人自己动手做的,甚至没有合适的尺子测量国徽,只能用工友的身高来测量。
在工厂设备简陋、工具落后、技术存在难题的情况下,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们反复研究试验,攻坚克难。没有炉子,工人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铝罐,自制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
1951年4月,工人们凭借精湛技艺,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成功铸造出十多枚不同型号的国徽,其中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为直径2米的大型国徽。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