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开始的地方
鞍钢是共和国钢铁之路的奠基人
1949年7月9日,鞍钢大白楼前的广场,2.5万多名钢铁工人欢唱雀跃,“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此起彼伏,整个会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这一天,鞍钢举行开工典礼,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正式开工。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赠送给鞍钢一面“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锦旗。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副主席李富春,东北总工会主席张维帧以及东北工业部部长陈郁到会祝贺。
时间拨回到1949年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鞍山的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的电令后,鞍钢开始了全面修复工作。经过连年战争,当时的鞍钢实际上已是一片废墟,残存的设备破弊不堪,残存的生产能力与1945年日本投降前比较,平均降低三分之二以上。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在开展献交器材运动解决修复设备急需之后,鞍钢又开展了生产立功竞赛。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不计工时,不计报酬,不怕困难,全心全意扑在恢复生产建设上,掀起大规模修复设备、恢复生产的群众运动高潮,极大加快了修复进度。
1949年3、4月间,中型轧钢厂、小型轧钢厂一车间、钢管厂及初轧厂先后复工。4月25日,炼钢厂2号平炉首次出钢。6月27日,炼铁厂修复后的2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到6月底,鞍钢已有2座矿山(弓长岭、樱桃园)、2座炼焦炉(7号、8号)及1座高炉、2座平炉、6个轧钢厂、2个金属制品厂及耐火材料厂全部或部分复工投产。作为钢铁联合企业的整个生产体系已经初步完成,全面开工生产的条件已经具备。
开工盛典上,回顾了鞍钢恢复生产的历程,肯定了鞍钢在恢复生产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奖励了在护厂、抢运、献交器材、恢复生产中作出贡献的141名功臣和2个先进集体,其中炼铁厂老工人孟泰,在修复高炉中回收、再生废旧器材300余件,荣立一等功。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