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积极打造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地方样板,目标到2025年
——省市县三级普法示范点覆盖率达100%
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去年4月,本溪满族自治县被确定为全国8个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地区之一。一年来,以青少年和村民为重点,本溪将试点工作从一个县推广到一个市,将普法融入法治实践和基层治理,提高各群体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本溪市自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被誉为“全国普法发源地”。近年来,本溪的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本溪建立市级“溪望未成年人关护中心”,教育、民政等20家单位合力保障,为青少年提供司法办案、心理疏导、精准帮扶、多元救助等多项服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基础上,利用本溪市工读学校青少年普法教育历程与“全国普法发源地”同龄的深厚积淀,建立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每年3000余名小升初学生接受法治轮训,126名法治副校长每月开展普法实践活动已近2000场次。
农村普法教育对于提升农民法治素养、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本溪县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把村干部纳入“法律明白人”队伍,全县98个村共有490名法律明白人,利用其贴近村民、了解村情的优势,化解矛盾纠纷2400余件。
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法治需求。面向村“两委”干部群体,本溪市以“理论+观摩”“分析+研讨”培训提升其依法履职能力;面向老年人群体,驻村辅警等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面向妇女儿童群体,依托基层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和妇女之家,开展“反家庭暴力”宣传;面向进城务工群体,联合公安、信访等部门进行“订单式”普法、“一站式”维权,为其安心就业提供法治保障。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要融入法治实践中。目前,全省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打造普法示范点工作全面展开,目标到2025年,省市县三级普法示范点覆盖率达到100%,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提供“辽宁样本”。
(辽宁日报记者 黄岩 刘乐)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