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大科学论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调,意义深远而重大。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环评审批改革,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
在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方面,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跑出环评审批“沈阳速度”,助力沈阳高质量发展。
角色互换
体验中找短板
“我想办理金属制品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业务,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根据您提供的行政许可申请书、告知承诺书和环评报告表三个要件,符合沈阳市环评‘告知承诺制’‘即来即办’审批服务相关政策,您稍等一会儿即可完成,环评批复立等可取。”
按照市委“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政务服务事项“角色互换体验、优化政务服务”专项行动。今年3月初,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裴希岩、副局长单伟民分别以“企业员工”身份与市政务服务大厅环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人员交流,通过走流程、办业务,了解环评审批各环节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查找短板和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化措施。
“以环评‘即来即办’为例,大多数企业表示环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1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有效促进了项目及早开工、落地。但是,通过角色互换体验发现,这项服务举措还有可优化提升的空间。”裴希岩表示,比如,符合环评“即来即办”的企业大多地处沈北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而企业的办事人员住地通常在和平区、沈河区等市区,住地附近就有区县政务服务大厅环评审批服务窗口,但由于原来行政规划管理等原因,无法实现就近办理,针对这一情况,是不是可以进一步优化服务呢?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依据专项活动发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梳理问题清单、提出优化措施,于3月21日制定完成沈阳市“即来即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服务“升级版”——《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即来即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全市通办”实施细则(试行)》,实现申报材料、审批结果在市、区县(市)审批部门内部流转,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耐心细致
服务中暖人心
“‘全市通办’政策出台后,我们企业就近办理了环评审批项目,当天就取得了批复。”5月20日上午,沈阳变压器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绣有“全市通办企业方便,即来即办人人夸赞”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服务之责纤毫必尽”的锦旗,分别送到大东生态环境分局以及沈北生态环境分局审批窗口,对生态环境部门“即来即办”“全市通办”高效便捷惠民的政策和服务表示感谢。
沈阳变压器研究院有限公司位于虎石台南大街,主要从事配电变压器实验室、电容塔以及高低温试验厂房项目建设。公司成为沈北生态环境分局实行环评审批“全市通办”政策以来,享受到该项便民政策的第一家企业。
“以往,我们需要到沈北生态环境分局去办理环评审批业务,如今,可以就近选择大东生态环境分局审批窗口办理,距离缩短了,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环评‘即来即办’‘全市通办’惠民政策,为企业提供了环评精准化服务、精细化审批,打造了群众身边的‘政务服务超市’,为营造更有品质的营商环境做好服务支撑。”行政审批处处长金瑛说。
记者 邱菊/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环评审批全流程
1 提交 通过窗口或沈阳市政务服务网等平台提交申请材料。
2 预审 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
3 受理 时限为1个工作日。
4 技术评估及现场踏勘 需要评估的项目10-15个工作日完成;不需要评估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自行审查。
5 审核审批 5-10个工作日完成审核,当日拟审批公示(5个工作日)。
6 办结 完成拟审批公示后4个工作日内办结。
7 归档 各审批部门项目办结后,按相关规定生成电子档案和纸版档案归档管理。
环评审批一揽子便民政策
2020年
推出“一不三办”审批服务
环评审批“不见面”
采取视频踏勘现场、专家函审、快递送达等方式,实现环评审批全程不见面、全程服务无须跑。
疫情防控项目豁免办
开设疫情应急防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对11类疫情应急防控项目实行豁免办理环评政策。
重大项目包保办
建立市局领导、分局领导、服务专员三级包保服务制度,采取“先批后审、无须跑审批、堵点督办、无休办理、应急咨询、前期介入、容缺服务和总量代办”等包保服务措施,促进重点项目早日开工复工。
试点区域承诺办
对园区规划环评基础较好、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沈阳综合保税区等5个园区29个行业“污染可治、风险可控”项目实行“先批后审”。
2021年
推出“即来即办”“打捆环评”审批模式
(一)“即来即办”审批模式
实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审批清单从20个行业26小项拓展到24个行业57小项,承诺时限由11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
(二)“打捆环评”审批模式
对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汽车城、沈阳雪松经济开发区、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朝阳工业园等园区内小微企业同类项目实施环评打捆审批服务,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统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单个项目不再重复开展环评,有力推进小微企业项目落地开工。
2022年
创新推出“全市通办”服务模式和差异化环境准入制度
“全市通办”服务模式
企业办事人可不受地域限制,就近就便在全市任一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办理项目审批。实现申报材料、审批结果在市、区县(市)审批部门内部流转,减少申请人跑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沈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差异化环境准入制度
对市政府确定的核心发展板块、工业标准地和未开发建设完成的控详单元等5类区域,完成区域评估后可以享受“禁止准入、告知承诺制准入、备案准入、一本制准入、许可准入、打捆准入和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试点”等7种差异化准入,更加快捷促进项目落地。
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已有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工厂配套项目、蒙牛乳业(沈阳)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功能部件园区迁建项目等205个建设项目受益环评“即来即办”;沈阳变压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汇众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等2个项目受益环评“全市通办”;汽车城服务产业片区、和平区曹仲单元完成区域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一不三办”审批服务新模式入选辽宁省政府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可复制可推广改革创新案例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案例;环评“即来即办”审批服务模式入选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2021年度借鉴推广制度创新案例。
有疑问,专家组团帮扶
为进一步提升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包保服务质量,让企业真正感受环评审批“贴心服务、暖心服务、真心服务”,市生态环境局组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技术帮扶专家组,重点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过程中遇到的涉及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查询、行业准入解读等堵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帮扶工作。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便民服务电话表
注:在环评审批办理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拨打电话或发送邮件至shenpichu@163.com,生态环境部门将及时关注并反馈。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