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来,王玉柱始终坚持冲锋在一线。本版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王玉柱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利用休息时间,他经常同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去偏远的农村走访特殊家庭,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
手绘300余张地图牢记心中
成为市区排水管线“活地图”
2000年,王玉柱被分配到朝阳市政工程管理处排水维修队,担负着全市226公里排水管网、6596座检查井和6989座雨水井的清淘、疏通、维修、养护工作和城区重点部位防汛清淤以及雨季强排水城区防汛抢险工作,并肩负着一定量的施工新建工程及领导交办的临时性、机动性任务。为了能尽快了解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铺设情况,王玉柱想到了看似最“笨”,但最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排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份由300多张8开纸组成的朝阳城区50多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手绘分布图最终出炉,上面详细标记着所有地下管线的位置、距离、流向、标高和变径、每个排水入口及出口,每条支管线分管线主管线的交汇点。几年的时间里,王玉柱将这份地下管道分布状况图牢牢记在脑子里,是大家公认的朝阳市区排水管线“活地图”。他这份“活地图”练成后在工作中发挥了大作用。2022年,朝阳市连降大雨,排水井盖堵塞,全部淹没在雨水当中。王玉柱带领工人来到万商国际、市中医院、八里堡路口、原塑料总厂附近等低洼地带,准确找到井盖位置,及时排除积水,几天时间往复巡视,防止了内涝出现,确保市民出行安全畅通。
多年来,王玉柱带领维修队每年都要疏通管道200多公里,清淘检查井、雨水井2万余座,清除淤泥近1万立方米,翻建维修雨水井和检查井2000余座;在排水设施方面做到了井盖、篦子随时丢失、损坏,随时更换;管道、检查井出现问题及时修复,市政排水设施及时修复率和完好率分别达到100%和95%,排水设施发挥了良好的排水和防洪作用,保障了市民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任排污中心负责人
“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2012年,为解决朝阳市城区民用排污管理存在的盲点问题,积极改善老旧小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等影响市容市貌的居民生活环境,朝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朝阳市城区民用排污管理中心,经过多方考察筛选,最终选用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的王玉柱为排污中心负责人。排污中心的成立,不但是辽宁省首创,也是全国首例,各项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工作对王玉柱来说是一项从未接触的领域,排污中心成立之初,他就确立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理念。十多年来,他和队友们本着“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敬业精神,顶烈日、战严寒、闻恶臭、趟污水,共清淘污水井90875座、化粪池7927座,疏通管道73.8万多延长米,维修污水井4533座,翻建污水井3215座、污水管道2986延长米,更换井盖9446套,组织发放惠民服务联系卡24000张,受益人数达30万人,多年报修、维修零投诉。
排污中心的另一项工作职责是北大街及慕容街综合管廊维修维护工作。北大街地下及慕容街综合管廊安装了承担着朝阳市区三分之一住户的供水、供电、供暖和通讯等公共设施管线。由于年久失修、自然老化、渗漏和设施损坏严重等原因,管廊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
王玉柱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组织工人来到管廊,准备对管廊进行全面摸底。可是,一打开管廊的入口,2.2米高的管廊几乎被渗漏的污水填满,各种有害气体弥漫在空气中,一股恶臭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已经身经百战的队员们顿时没有了底气,个个都打起怵来。
第一次下管廊的情景王玉柱历历在目:“我们都头戴探照灯安全帽,身穿大皮裤,我打头阵,身上拴着绳子,污水冰凉刺骨,最深的地方能够齐胸,大家一点点地在水中摸索前进,在每个检查井都下放安全绳,走到每一个检查井口都与上面的队员喊话,传递消息,以防有人摔倒或者晕倒,3.5公里的管廊,我们整整走了6个小时。”
每天泡冷水
入院治疗仍处理工作
王玉柱带领队员连续两个月下管廊排查,每天泡在冷水中,一走就是大半天,冻得腿脚经常抽筋,本就有的静脉曲张也加重了,最后,经北京医院的专家确诊,他患上了末梢神经炎,专家告诉他,这种病只能靠吃药和多休息来慢慢缓解。可是,面对肩上的责任,王玉柱毅然决然地选择克服病痛,依然坚持工作在第一线。
2017年年末,他的末梢神经炎加重了,手指疼痛、肿胀严重,导致他已经无法睡眠,这才在大家的劝说下去了医院。经沈阳医院专家会诊,决定对疼痛、肿胀最严重的左手中指进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王玉柱还一心想着工作,每天都打电话安排工作,手术的炎症还没有消,他就因为工作提前出院了,又奔赴在朝阳城市排污的第一线。
学雷锋 做公益
荣获数十项荣誉
在王玉柱的带领下,排污中心心系百姓,便民利民,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辽宁省“学雷锋学郭明义示范点”“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青年文明号”“朝阳市学雷锋先进集体”等省市级荣誉称号40多个。王玉柱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42个。
王玉柱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他是朝阳市红十字会的注册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他经常同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去偏远的农村走访需要帮助的家庭,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
多年来,王玉柱为灾区和需要帮助的家庭捐款达12万余元,衣物百余件。他连续9年参加市红十字会组织的“为无儿无女老人送温暖”活动,他还组建团队学雷锋,从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到朝阳市“爱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再到组建郭明义朝阳扶贫爱心团队排污中心分队。
辽沈晚报特派朝阳记者 崔晋涛
对话
为市民排忧有成就感
这也是我坚持的动力
辽沈晚报记者:刚开始从事清掏工作时有没有为难?
王玉柱:说实话,当初刚接到这个任命时,心里也考虑过,但是想到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得把工作干好,我不干也得有其他人干,不如我把这个工作接下来。
辽沈晚报记者:这个脏活累活是怎么坚持下来干这么多年的?
王玉柱:将排污井处理干净,能够为市民排忧,有成就感,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辽沈晚报记者:家人是否理解这个工作?
王玉柱:刚开始家人不理解,认为这么脏的工作也不体面,还特别累,但是经过开导和这么多年付出,渐渐地,家人也理解了我的选择。
辽沈晚报记者:什么时候工作最辛苦?
王玉柱:有些时候,尤其在冬季,居民家的排污井冻结,清理起来费时费力,甚至有些力不从心,那时候比较着急,一心想尽快解决问题,但是进度却很慢,这个时候比较辛苦。
辽沈晚报记者:如今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还经常从事清淘工作?
王玉柱:现在环境集团的工作比较多,但是同时作为排污管理中心主任,一旦有需求,我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去一线,带领同事为市民解决问题。
人物档案
王玉柱
辽宁省朝阳市城区
民用排污管理中心主任
2023年大年三十,举家团聚欢度春节之时,王玉柱却带人在龙山街和文化路的两个小区清淘排污井,忙碌了5个小时后,直至中午12时,终于将这两处排污井清淘干净,“放弃点休息时间不算什么,能让百姓过上一个舒心年就行。”王玉柱脱去满是污垢的工作服,急忙赶回家过年。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雷锋的语录,也是王玉柱的人生信条。
王玉柱现任朝阳环境集团副总经理,身兼朝阳市城区民用排污管理中心主任职务,全市200多公里的排水管线,1万余座检查井、雨水井的位置他都了然于胸,他带领团队每年清淤近1万立方米。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