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等8件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了专题询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积极回应代表建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专题询问聚焦关键问题、回应群众关切,回答坦诚务实,凝聚了共识、推动了工作。对此,常委会组成人员给予充分肯定。
为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
一、巩固议案办理成果,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
要以议案办理为抓手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专班作用,加强规划设计把关、工程质量控制、资金监管、验收复核和建后管护;要加快完善建管规程,提炼有效经验形成长效机制;要开展议案办理“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并清单式销号落实,定期评估建设成效,确保建设成果持续惠农。
二、严把设计审查关,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
要优选规划设计单位,监督其扎实做好前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因地制宜精准设计;要组织专业人员严格审查施工图并跟进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推动设计变更;要引导农民全程参与实地勘测、设计编制、评审论证等环节,充分听取意见。
三、严把工程质量关,构建全过程管控体系
要健全市、区县(市)、乡(街道)、村四级监督网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各级质监机构监督范围,统筹纪检监察、审计及社会监督,畅通监督渠道;要推动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并重转变,严格执行项目法人等制度,健全质量监管责任制,引入黑名单制度,压实各方主体责任;要完善全过程管理系统功能,以数字化赋能全程监管。
四、严把项目验收关,优化项目验收流程
要推行验收前置,将事后验收变成“事前预防+过程管控+精准验收”;要强力推动应验未验项目整改验收;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组织乡镇、村和农民代表全程参与验收;要及时完成档案归档、资产交付,明确管护主体及责任。
五、进一步完善建后管护机制,筑牢长效管护根基
要试点建立区、街、村、使用人四级田长机制,压实日常巡查管护责任,建立责任和设施台账;要积极向上争取管护资金,落实市和区县(市)管护经费,并将其资金纳入专户管理;要加快执法体系建设,健全队伍,明确执法主体与责任,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行为。
六、进一步完善农民深度参与机制,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要保障农民各项权益,引导其全程参与建设管护。要健全民意吸纳反馈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田间地头合理诉求。要加强政策宣传与技能培训,鼓励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