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来自农村的基层人大代表,就得心里装着百姓,为他们出主意、解难题,让他们看到希望;得经常听他们唠心里话,要把农民的声音带到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唐廷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全国人大代表唐廷波
作为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水泉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唐廷波多年来情系家乡发展,着眼群众增收致富,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实实在在为村民做实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情怀,发挥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年来,他带领村民新建文化广场、硬化水泥路面、安路灯、建公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模式,领办水泉润泽土地股份合作社,抓好润泽旅游景区的花海观光、蔬菜认养、精品果园、特色杂粮、餐饮娱乐、光伏发电6个产业,通过合作社收益分红、土地流转、打工收入以及光伏电站电费收入等形式,人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
“去年受疫情影响,润泽旅游景区外地来的人少了,但本地游客增加了。2021年,村集体收入75万元。”2月24日,唐廷波告诉记者,去年,水泉村成为辽宁省高素质农民优质实训基地,并打造了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此外,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利用村里的自然条件,还增设了滑冰滑雪场。
唐廷波(右一)为到产业园参观学习的人做讲解。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脚步不停歇,履职尽责的脚步也不停歇。
“作为一名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反映群众呼声,真正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宣传好?我感到很有压力,也感到责任重大。”唐廷波说。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唐廷波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等,他还参加了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班、全国人大预算审查联系代表暨预算审查监督干部培训班等,成为全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员。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唐廷波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提高。
理论为先导,实践出真知。除了学习履职必备的知识,唐廷波更注重深入基层,全面调研,做足功课。“我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了解群众的心声。首先是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各项视察、调研等,了解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情况。其次是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深入基层一线,和大家拉拉家常、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第三是通过微信等网络渠道,多方面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唐廷波说,他在每次参加全国两会前,都要认真梳理收集的意见建议,反复思考提炼,力争在会议期间发言高质量。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辽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唐廷波围绕“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言,提出提高城乡养老金待遇标准和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投入力度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和落实;在小组讨论时,他围绕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任期由三年延长至五年进行发言。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辽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他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营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人才建设……作为在朝阳的全国人大代表小组组长,唐廷波不仅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监督工作,他还组织代表小组单独或与省内其他代表小组联动,深入到企业、乡村、高校、自贸区等开展调研和视察工作。
2021年7月,唐廷波(左一)查看防汛工作。
2021年,唐廷波在深入调研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治理的建议》。一年来,围绕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他带领全村在实践中探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
按照年初提出的“绿色庭院、生态水泉”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环境治理,狠抓生态绿化。从做好水泉村自己的事做起,积极向水泉镇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在深入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工程的同时,通过强化网格化管理,结合“道德银行”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强化垃圾治理。结合新修建的方塘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水泉模式”,邀请市人大代表参观监督水泉村农村环境整治进展。加强河湖管护,推进污水处理,配合开展“三清一改”和“八乱”治理专项清洁行动,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卫生脏乱差的现象。
目前,水泉镇推行的“以建代管”方式农村治理模式已经得到了省、市多部门的肯定。这种模式按照美丽示范村标准,持续加大绿化美化力度,采取“一村一屯一街一景”整乡推进工程,有经济条件的实行整乡推进,没条件的村按照每年一屯或一街推进,将在3-5年实现全镇全覆盖,可以在全市广泛推广。如今的水泉村,风车长廊、花果飘香、青青菜园交相呼应,门前绿水,屋后青山,美丽宜人的乡村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唐廷波始终从水泉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发展,实实在在为村民做实事,为建设美丽、宜居、富饶的新农村而努力工作。2019年他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2020年他被评为“辽宁好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2021年他被评为辽宁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唐廷波说,今年,他将提交的建议之一,是有关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虽然有成效,还是有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污水乱排、垃圾乱倒,农村不像城市,农村缺乏监管手段。只靠村规民约不行,条件好的村子可以给遵守的人一些奖励,但对不遵守村规民约的,派出所处罚时没有处罚依据。所以我建议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助力乡村振兴。农村要做到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要靠提高村民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最终还必须有法可依。”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