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标准强省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升级牵引作用,助力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季度,我省共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32项;截至6月底,我省新增辽宁省地方标准84项,累计已达2215项。
我省积极探索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提升标准质量水平。二季度发布的辽宁省地方标准涉及现代农业、林草产业、污染防治、商贸流通、产权交易、文旅产业、家政服务、特种设备、体育事业、气象服务、文化服务等方面。其中,发布标准数量较多的是林草产业6项、污染防治5项、气象服务5项、体育事业4项。这些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满足了我省地方特色需求、补充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将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耙压机作业技术规程》有助于加快我省农业生产机械化步伐,可有效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生率,最大限度减少土壤失墒,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实施后,预计将我省联合耙压机作业整体质量合格率提高15~20个百分点,平均亩增产10%~20%。
《辽西北半干旱区金花葵栽培技术规程》可有效指导金花葵种植产业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辽西北半干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财政收入。金花葵的花、果、茎、叶、籽粒均可食用或入药,标准化种植亩产值可达4000元左右。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强制性地方标准,适用于全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涵盖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重点工序、16类污染物指标。同时,按照生态环境部有关强制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新要求,设置了企业厂区内和边界的无组织浓度排放限值,增加了移动源监管要求、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要求和非正常工况的管理要求。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我省钢铁企业绿色发展、设备更新、争取更多的产量指标具有积极作用。
《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指南》填补了我省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空白,可有效指导县域电子商务经营者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模式,打通“农产品进城”的阻碍瓶颈,对于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物流配送、分拣加工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标准技术支撑。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竞价服务规范》明确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的交易规则和流程,在规范交易服务,减少交易风险,确保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农村产权在市场中合理流动,有利于打通城乡资源要素流通渠道,使资源向更高效的经营主体和领域配置,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
《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指南》有利于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优化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于深入挖掘文旅资源、盘活乡村闲置资产、调整优化乡村传统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将为县域经济提档升级提供更多“绿色附加值”。
《家庭收纳整理服务规范》在当前家庭收纳整理行业迅猛发展、从业人数激增的情况下,可有效指导规范从业人员工作,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满足家政服务市场个性化需求,充分激发行业发展潜能,提升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推动我省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压缩机用换热设备能耗评价》有利于压缩机用热交换器同质或异质间的比较和评价,通过对设计过程、生产过程以及原材料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评价,给出了不同形式热交换器能耗指标,可有效规范压缩机用热交换器制造企业的生产行为,约束产品的能耗等级,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企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
《体育产业调查统计规范》旨在修缮我省体育产业名录库,采集体育产业单位相关经济数据,全面准确把握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结构与布局,为体育产业总产出、增加值等核心指标核算提供标准技术支撑,对于有效监测我省体育重点行业,及时掌握相关行业发展变化,更好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暴雨灾害普查与风险评估区划》可用于指导省级和省级以下相关部门开展暴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可为暴雨灾害预测、风险评估、灾害预警、灾害治理、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文化数字化服务基本规范》有利于拓展文化数字化服务的应用场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为公众提供迅捷丰富的文化体验,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广泛共享,推动相关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立,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素养。
(辽宁日报记者 赵铭)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