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时政要闻
十年等待,此生无憾!抗战老兵程茂友带着战友约定站上天安门

2025-09-04 06:17:01    来源:沈阳晚报 分享到:

十年等待,此生无憾!

抗战老兵程茂友带着战友约定站上天安门

  9月3日,在九三阅兵活动现场,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一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抗战老兵程茂友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看到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腰板。他那双见证了近一个世纪风云的眼睛,闪烁着泪光。

  “震撼,太震撼了!”95岁的程茂友声音哽咽。“兵民是胜利之本,整个队伍就像一个人一样整齐。我们的军队,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装备简陋的小米加步枪了。”

  这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沈阳老兵,终于实现了当年与战友们的约定——“牺牲了去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活着去北京天安门”。

  七十二年的夙愿

  程茂友自1955年从朝鲜战场归国后,便与辽宁沈阳结下不解之缘。他被调到沈阳军区工作,见证了辽宁沈阳的发展。

  “沈阳有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我经常到那里去‘看望’牺牲的战友们。活着去北京天安门,牺牲了去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是程茂友和战友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约定。如今,他终于带着那些牺牲战友的心愿来到天安门。

  “在阅兵现场,我十分想念我牺牲的战友,你们死得很光荣,山河记得你们。”程茂友动情地说:“我今天来到九三阅兵现场,是带着他们的愿望,去瞻仰伟大的首都天安门,看看国防力量,也让我心中惦记的战友能够含笑九泉。”

  十年的等待

  阅兵是对胜利的致敬,也是对历史的铭记。

  程茂友的心中,有一个深藏十年的愿望。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时,他原本有机会赴京,但把机会让给了一位年纪更大的老红军。

  “因为他年纪更大,我再等十年!现在这十年终于到了,我的身体还不错,虽然经历了三次骨折,但熬过来了!”程茂友说。这十年间,他一年年地盼望。几年前,那位老红军也已经去世了……“去一次少一次”,他深知,抗美援朝时期有多少英雄想去天安门看看,却永远失去了机会。“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程茂友感叹,“在我有生之年,能参加这样的盛大阅兵式,我这一生没遗憾了!”

  期待未来

  在九三阅兵观礼台上,程茂友格外关注两个方队:战旗方队和人工智能方队。

  “我一直很期待战旗方队,先进连队的旗帜是我们军队的灵魂。”当印有“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等英雄部队旗帜的战车驶过时,程茂友行军礼的右手微微颤抖,眼中含泪。这些以英雄和英雄集体命名的部队,代表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程茂友说,人民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魂。

  同时,他对人工智能方队也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新的方队,说明我们军队现代化建设已经走到世界前列。”

  程茂友准备离开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请求与他合影,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今天我感受到,每一个人心中都崇尚英雄、装着祖国。孩子们心中有国家,未来就有希望。”程茂友说。

红星不老,桃花依旧!

邬大为唱起为阅兵写的歌

  “钢铁的洪流汇成浪潮,在天安门前掀起惊涛,红色的血脉组成方队,在长安街上卷起狂飙……”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抗美援朝老战士邬大为在九三阅兵活动现场,唱起他专为九三阅兵创作的新歌。

  93岁的词作家邬大为创作了《红星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站在这里,听到《松花江上》《太行山上》……涌出更多的创作灵感。”

  为了这次阅兵,邬大为特意为这次阅兵创作了文艺作品,把自己和战友对祖国的感情带到北京。

  这位老文艺兵曾于1952年随团入朝参战并荣立战功。

  “从踏上战场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没有想过我能活着回来”,邬大为曾经这样回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回国后他一直从事文艺工作,他发表作品3000余首、论文80余篇,有300余件作品在军地获奖。

  这次阅兵对他来说意义非凡。让邬大为感受最深的是,当《松花江上》这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抗战歌曲奏响时,当年东北抗联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重现眼前。

  自1959年至今,邬大为一直生活在沈阳,创作也在沈阳。“在阅兵现场,我深刻感受到我身后站着无数英雄的沈阳人民,感受到他们的殷殷期盼。”

  阅兵式结束后,邬大为激动地向记者展示他特意为这次阅兵创作的作品之一——《前进,无敌的方队》:

  南昌的枪声在号角中回荡,

  征程的光荣在军旗上飞扬,

  一个方队是一道防线,

  一个方队是一座铁墙……

  他手握手稿,仰望蓝天。

  “战友们,你们看到了吗?今天的中国,比我们当年在坑道里想象的还要美好。”

气势如虹,威武雄壮!

金恩祥要把阅兵盛况带进课堂

  满头的银发、笔挺的军装、标准的军礼……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团长金恩祥在九三阅兵现场心潮澎湃。75岁的他代表着团队26位老同志的共同心愿来到北京,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当他听到激昂的国歌奏响,眼眶湿润了。

  阅兵式上,最让金恩祥激动的是分列式。他形容现场场面“气势如虹,威武雄壮,振奋中国,震撼世界”。在这光荣时刻,他的思绪飞回了半个多世纪前……

  当年入伍时,学校到我家做家访,被我母亲拦住了,理由很简单:家里总得留一个。

  “1968年初,征兵开始了,我还是偷偷报了名。最后,父母最后只好松口,把三个儿子全部送到了部队。”金恩祥回忆。“我离家后的两年零四十六天,本就体弱多病的母亲便与世长辞了。这一生,满是对母亲的愧疚。”

  金恩祥2008年退休。2023年3月21日,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立,从那一刻起,他开始在另一个战场“冲锋”——当好全民国防教育的义务宣传员。他说服家人,把“外出旅游方案”变成了“国防教育教案”。

  他被10多所军地院校聘为特聘专家等,退休以来,足迹遍及全国29个省市,为党校、高校、团以上部队及党政机关作了2000余场国防教育报告,听众人数达数十万。

  金恩祥担任宣讲团团长后,两年半时间里,他上了300余堂课。“辽宁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宣讲团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先辈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金恩祥说,“看完九三阅兵后,我会赶紧投入国防教育,把在北京学到的新思想告诉孩子们。”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李禹墨北京报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冯庆洋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