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全省科技系统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会议召开,针对当前科技与产业融合中的堵点卡点、创新主体发展诉求等关键问题,会议释放政策红利:正式出台《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打造良好创新生态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五条措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措施吧:
1.推动科技政务管理高效透明。
动态更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及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持续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加强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运维管理,提升政策发布和解读时效性,提供精准信息服务,提高政务透明度和服务质量。定期委托第三方对政务效率、政策效果和公众满意度进行评估,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2.推进全省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一网通办”。
开发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省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任务推进、经费使用等情况的综合管理和跟踪服务,以及通知发布、材料填报、信息变更等工作事项的“一网通办”,为平台建设主体提供高效便利化服务。
3.升级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优化系统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完善用户注册、项目申报等系统功能,简化办事材料、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用户办理各项业务“零跑动、不见面、无纸质”。
4.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双向揭榜挂帅”。
科研单位和省内企业常态化提交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通过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发布“双向揭榜挂帅”清单,以发榜单位需求为导向,对“揭榜”成功、落地转化、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企业奖励性后补助支持。
5.推行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
科研单位和相关负责人在勤勉尽责、履行相关程序、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经有关部门认定,不承担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6.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实施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培育储备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实行经费“包干制”,为科技人员松绑减负,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7.实施科技特派员进企业、下乡村专项行动。
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一联三帮”专项行动,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联系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落实政策、解决问题、高质量发展。实施农村科技特派专项行动,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送到农业生产一线,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技术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8.推动“创新积分制”提质扩面,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搭建企业创新积分综合信息平台,依托创新积分制为企业精准画像,实施重点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组织企业参加科技金融路演对接活动,提升企业融资获贷能力。
9.推动实验室群服务产业集群。
发挥实验室群协同创新组织和智库作用,凝练提出科技任务建议,引领带动科技企业承担实施科技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室群和产业集群的“双群互动”,促进供需对接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推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面向企业开放共享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10.建好东北科技大市场,为企业成长提供“一站式”服务。
打造东北科技大市场平台服务升级版,充分发挥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及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的“第四方平台”作用,为创新主体开展全链条、全要素服务。完善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打通“企业找技术”和“成果找市场”的通道,各类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成果发布、科技专家和技术经理人等服务,构建技术需求、成果供给、中试验证等“一站式”服务体系。
11.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服务。
鼓励引导各类符合条件的科学仪器设备加入辽宁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各类创新主体通过省大仪网平台预约并使用已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可通过省大仪网平台在线无偿申领创新券,用于抵用购买使用共享科研设施和仪器科技创新服务的部分费用。
1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真问题。
推进调查研究常态化长效化,瞄准辽宁省科技创新中亟待解决的真问题,开展精准调研,形成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整体谋划,研究落实工作举措,做到“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13.建立科技营商环境监督员机制。
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遴选一批科技系统营商环境监督员,通过践行“监督员、谏言者、宣传员”三重职责,对科技系统政务服务效率、政策落实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广泛收集并反馈社会各界对科技领域营商环境优化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全省科技营商环境的社会监督体系。
14.加强科技活动监督管理,从严惩处科研失信行为。
开展省科技重大专项监理、省科技计划项目随机抽查,压实主体责任,提升诚信意识,转变学风作风。强化评审工作现场监督,整治“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科研失信行为,将严重科研失信行为责任主体纳入“辽宁省科学技术活动严重失信行为记录”(黑名单)统一管理,实施联合惩戒。
15.对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
紧盯科研项目评审验收、经费管理等风险点,对利用项目管理权搞权钱交易、内外勾结套取科研经费等腐败问题依规依纪追责问责、严肃处理,坚决纠治影响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四风”问题,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创新环境。
(辽宁日报 记者 孔爱群)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