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受命攻打沈阳的部队有东北野战军1纵、2纵、12纵及辽北、辽南军区的独立师。他们是解放沈阳的功臣。
这些解放沈阳的功臣,在沈阳短暂休整一个月后,又参加了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其中的部分志愿军烈士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们解放沈阳,葬于沈阳,他们的故事应该被沈阳人所铭记。
吴国璋:解放沈阳时,他是师长
吴国璋,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副军长。1951年10月6日,他驱车到志愿军总部开会返回途中,遭遇敌机轰炸,左胸中弹,不幸牺牲。1951年11月1日,吴国璋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中一号。
吴国璋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路战功,到辽沈战役打响前,他已是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5师师长。解放锦州的战斗中,5师担当了主力攻城任务。
锦州解放后,2纵各师于1948年10月31日晚突进到沈阳西郊一带,稍做部署,即于次日清晨向市区发起攻击,开始解放沈阳的战斗。时任2纵6师师长的张竭诚曾写过一篇回忆文章《势如破竹取沈阳》,他详细描述了2纵将士解放沈阳的过程:
10月29日,敌廖耀湘兵团已被歼,残敌向营口方向逃窜。沈阳之敌也有向营口总撤退的迹象。当时,我们第6师已东渡辽河,进到辽中县冷子堡地区集结。10月31日晨,部队正在向营口、鞍山方向开进中,又接纵队急电,内称:据悉,沈阳之敌已无南逃状,似欲坚守。为了不使敌喘息,令我纵快速折回打沈阳。
经过一个白天的急行军,我师于31日下午3时许到达沈阳西南郊。
我师两个团连夜投入战斗,进入作战地区后,途中只是遇到些小的战斗,枪声零零星星。11月1日拂晓前后,我攻沈部队从四面八方突入沈阳市区。敌人纷纷请降,攻城进展顺利……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除吴国璋外,还有6位来自志愿军第39军的烈士参加了解放沈阳的战斗:
王泉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政治部副主任,1952年6月在朝鲜金川郡右城里遭敌机轰炸牺牲,1952年12月25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四排二号。
邱世清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后勤部副政委,1951年3月12日在朝鲜昭阳江畔牺牲,1951年11月18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四排七号。
程道健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53年1月在朝鲜平安北道灵泉面温井遭敌机轰炸牺牲,1953年1月11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四排七号。
史怀珍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司令部管理科科长,1953年1月3日在朝鲜平安北道灵泉面温井遭敌机轰炸牺牲,1953年1月11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四排六号。
李锡臣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后勤部管理科科长,1951年3月12日在朝鲜遭敌机轰炸不幸触雷牺牲,1951年11月18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四排六号。
张和祥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51年3月18日在朝鲜昭阳江畔遭敌机轰炸牺牲,1951年11月18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四排十号。
赵吉祥:屡立大功的战斗英雄
赵吉祥,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参谋长,1952年1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953年1月16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四排十号。
解放沈阳的主力部队还有一支,就是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这支后来被称为“万岁军”的部队在解放沈阳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吉祥在这支部队里屡立战功。1945年8月,赵吉祥被推选参加山东滨海军区举办的群英大会,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在解放沈阳前的10月26日,时任1纵2师4团8连连长的赵吉祥奉命在黑山地区伏击南逃的国民党新7军14师先头部队,消灭1个先头营和1个特务连,俘敌300余人,并劝敌4个连缴械投降。战后,1纵对8连通令嘉奖,给赵吉祥记大功1次。
记者找到38军老兵邵宝殿的一篇回忆文章《目标——沈阳》,详细记述了1纵参加解放沈阳的战斗经历:
我们1纵队3师9团的任务是攻占新民,挺进沈阳。部队接到命令后,原打算在白旗堡过河,可到白旗堡一看,大桥已经被破坏了,为了赢得时间,只好涉渡。河水冰冷刺骨,部队大多数人没穿棉衣,冻得嘴唇发紫,还牺牲了几名战士。上岸后,稍加休息,就发起了对新民的攻击。
在炮火掩护下,我团以锐不可当的气势直扑城门。开始敌人还拼命还击,但在我军的强大火力打击下,很快便失去了抵抗能力。最先攻入新民的是我团2营5连,他们进城以后,没有受到什么阻击,就控制了火车站,并在那里俘获了敌人两个连。
打下新民以后,部队没有停留,立即渡过辽河,向南行进,到大民屯才停了下来。不久,接到上级通知,要我团继续东进,参加解放沈阳。10月31日下午,我们披着夕阳的余晖,逼近了沈阳市铁西区的外围。是夜,师命令我团在于洪屯加入战斗,向沈阳发起攻击。
11月1日拂晓,我各路大军如同滚滚铁流,从四面八方冲入沈阳市的大街小巷……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除赵吉祥外,还安葬了3位参加过解放沈阳战斗的志愿军第38军团以上干部:
郭忠素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1952年6月11日在朝鲜战场遭敌炸弹袭击牺牲,1953年1月16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四排八号。
丁庆枝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留守处保卫科副科长,1952年12月因病牺牲,1953年3月30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三排七号。
孙敬之 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52年6月11日在朝鲜遂安郡执行任务时牺牲,1953年1月16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四排九号。
罗春生:他促成沈阳北部和平解放
罗春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师长,1952年5月16日在涟川前线新寺洞遭敌机空袭后牺牲,1952年12月23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三排四号。
罗春生,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沈阳前,他任独立第1师参谋长、副师长。居住在沈阳的罗春生儿子罗辉告诉记者,沈阳解放时,他的父亲促成了驻守沈阳的国民党第53军130师师长王理寰部起义。
罗春生所在的独立第1师当时接到的作战命令是由沈阳东、北方向沈阳城区进攻。早在沈阳解放前两个月,罗春生就奉命开始与王理寰秘密接触,双方约定等到时机成熟后就举行战场起义。王理寰还私下联络另外两个师长,约定一起行动。
1948年10月31日,王理寰接到中共沈阳城工部的字条,令其驻守在大韩屯、小韩屯、八家子、罗家坟、沙河子、下坎子一带的部队向指定地点集合。王理寰随即对其控制的被服厂、兵工厂等重要设施作出保护性安排。
11月1日一早,王理寰本想和罗春生在北陵再见一面,因部队已经开始集结,他怕部队生乱,紧急赶回了部队。这一天,罗春生在鼓楼又接受了姜明文少将投诚,从而使沈阳北部不费一枪一弹和平解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及东陵等古迹免受战火的摧残。
罗辉见父亲的最后一面是1951年,当时罗春生去北京开会后途经沈阳。一天晚上,父亲把他从学校接到招待所,嘱咐他好好学习,照顾好弟弟妹妹,父子共处了一晚,那时他只有7岁。现在罗辉把家安在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附近,他想离父亲近一些。
边登甲:接收沈阳市公安局成员之一
边登甲,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5分部20大站办公室主任,1951年8月24日在抗美援朝战场遭敌机空袭牺牲,1953年1月18日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三排二号。
沈阳解放前,边登甲一直在沈阳做地下工作。沈阳解放后,边登甲曾任沈阳市公安局工会主席。
记者在沈阳采访到边登甲的大儿子边建国,他叙述了父亲在沈阳的革命经历。
边建国的名字是父亲起的,他是1939年生人,一直叫这个名。他对父亲的记忆是从沈阳光复后八路军接收沈阳开始的。
边建国说:“父亲是1942年12月被派到沈阳做党的地下工作,当时我和母亲都在老家。沈阳光复后,八路军于1945年9月5日接收沈阳,父亲被任命为沈阳市公安局第5分局副局长,我和母亲也就是在那时来的沈阳。当时我6岁,只记得父亲每天忙忙碌碌的,早出晚归。到了大概11月,八路军又撤出沈阳,沈阳被国民党接收。后来父亲被捕入狱,沈阳地下党也在积极营救。听母亲说,是地下党买通了监狱看守,他才被放了出来。沈阳解放前夕,父亲被组织派到苏家屯做接收沈阳的准备工作,是接收沈阳市公安局成员之一。沈阳解放后,他留在市公安局工作,后来任工会主席。”
边建国在父亲牺牲时只有11岁,他一直在沈阳生活。他说:“我长大后,被安排到公安系统工作。国家一直在关心我们,我心存感激。”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周贤忠)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