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沈阳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十四五”答卷——资产总额4273亿元 利润增长8.6倍

2025-11-21 08:52:36    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

  11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市政府国资委副主任岳宇介绍,“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质提效辽宁沈阳区域性综改试验,荣获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成效位列东北首位”的高度评价,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经营质效双提升

  发展基础更坚实

  截至目前,市属企业资产总额4273亿元,较“十四五”初期增长51.5%;2024年营业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48.1%;2024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6倍,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在创新方面,推动航空产业链聚集升级经验被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综改试验成果清单,1户企业混改新模式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案例,2户企业改革案例获评2025年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

  在发展动能方面,成功完成10亿元险资合作项目,助推沈阳国际软件园成功获批公募REITs项目,投资沈阳宏远股份登录北交所上市,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突破;2户企业冲击强AAA主体信用等级,1户企业晋级AAA、2户企业跻身2A+,高信用主体矩阵正在形成,融资能力整体跃升。

  培育新质生产力

  产业焕新加速度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市国资委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属国企DeepSeek全域部署,2户企业入选2024年度“数字中国”年度案例;揭牌全省首家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反向混改“空间信息大数据”领域民企,打造东北地区国资民资协同发展创新样本;举办数字化转型创新应用大赛,打造首批8家国资科创基地,完成沈阳智算三期150P扩容建设。

  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方面,带动全市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与央企开展货运无人机、eVTOL等项目合作,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以“产品+技术”创新模式拓展海外业务,越南KD工厂首辆金杯大海狮成功下线;与TCL共建智能座舱基地,打造东北智能制造标杆;依托“产业平台+投资基金”体系,支持新松半导体、微控飞轮、远程摩擦等一批潜在独角兽、独角兽、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促进拓荆科技、富创精密等集成电路头部企业发展壮大。

  在产业链条延伸补强方面,助力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欧班列建设经验获国务院督查组通报表扬,入选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累计开行2000列,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重磅打造国内首个以工业文化为内核的演艺产品——“三车间”沈阳工业摇滚音乐节和沈阳雪花国际啤酒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带动沈阳文旅市场火爆出圈;完成新基发展上市前混改工作,成功引入国家绿色基金4亿元,累计引战8亿元。

  布局结构再优化  激活发展新引擎

  市国资委着力重构企业发展格局,形成主业比较突出、布局相对合理、竞争力持续提升的13户市属一级企业布局体系;深入推进“瘦身健体”,累计完成企业压缩管理层级334户,减少法人户数371户,推动优质资源向关键领域和优势业务集中;组建文体旅、外贸、陆港、新基等产业集团,保障全市文体旅产业“一盘棋”融合发展、带动全市外向型经济等重大战略落实落地。

  在央地合作方面,在全省率先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累计签约央地合作项目96个,总投资3618.8亿元,落地央企各类机构89户,合计注册资本127.2亿元,首期规模40亿元的辽宁振兴发展基金成功为4家创新型企业融资3.34亿元。

  在资产质效方面,常态化推进土地房产确权工作,完成土地房产确权946处,确权总面积合计200万平方米,夯实国有资产价值超26.6亿元;完成160项存量国有企业资产质效提升,激活土地房产超72.4万平方米,实现资产价值30亿元,增加国有资产收益11亿元。

  深化改革再攻坚  激发内生新动力

  在治理体系方面,市国资委组建外部董事人才库,在全省率先建立专职外部董事制度;制定出台公司章程指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国有企业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累计制定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700余项,节约成本费用3.6亿元。

  在经营机制方面,穿透式开展“三能”机制效能分析评价,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机制有效落实,竞争上岗管理人员占比达63.3%,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占比达6.1%;科学规范建立经营人才队伍选拔、管理、培训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经营人才库;健全工资总额与效益联动机制,明确对不胜任的企业负责人按程序调整岗位。

  在监管效能方面,建立出资人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四方联动”监督协同会商机制,实现监督成果共享、共同督促问题整改、监督创造效益的新局面;创新搭建市国资国企采购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对所监管企业采购行为“动态管理、一网监察、智慧监督”,推动国企采购降本增效和防范廉政风险。

  加强党建聚合力  彰显国企强担当

  市国资委持续开展“强党建、兴国企、促振兴”专项行动,立项315个“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建立15个“共产党员工作室”,“一企一策”打造“五融五促”、“135”工作法等党建业务融合案例,形成34个案例样本;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制发党建引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1+N+13”系列改革方案,制定完善制度167个。

  在民生服务方面,累计开通运营4条地铁线路,运营总里程达到204公里,探索“碳积分平台”成为国内碳普惠领域标杆;供水面积744.6平方公里,供水能力294.7万立方米/日,漏损率优于国家标准;累计改造燃气管网1350公里,更换智能燃气表77.4万块,燃气报警器安装率达90%,安装比例东北地区最高。

  在风险化解方面,完成民营企业兴隆大家庭重组任务,承接盘活在沈5家门店,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全力推进停缓建工程,累计交付房屋6万套,完成“保交楼”任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责任编辑:田理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