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沈阳
沈阳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释放强劲新动能

2025-11-28 07:16:34    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

  11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惠锋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沈阳文旅发展的奋进历程。

  这五年,是沈阳文旅发展格局重塑、能级显著跃升的五年,是文化魅力璀璨绽放、旅游活力蓬勃迸发的五年。“十四五”期间,沈阳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如今沈阳已成功跻身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并荣列“中国文旅竞争力十强城市”“外国游客热衷旅游目的地TOP10”“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连续五年上榜“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深耕文化为民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盈

  沈阳市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理念,深入实施“文化+”系列工程。五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文艺创作生态持续优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累计建成城市书房28座、书屋180间、文化广场56个,小剧场60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惠及广大市民,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5000场。精心打造的沈阳合唱音乐季、“四季村晚”、群众文化春晚等品牌深入人心;沈阳文旅青年合唱团勇夺群众文化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出征》等7部作品斩获辽宁省群星奖,充分彰显了沈阳群众文化旺盛活力。

  二是舞台艺术创作勇攀高峰。聚焦精品创排,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创排京剧《忠魂》、评剧《尉凤英》、话剧《寻找“王成”》、歌舞剧《西迁》等精品力作60余部,23部作品荣获国家及省级奖项。舞蹈《簪花仕女》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获奖提名,杂技剧《先声》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以及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创新局。全面实施“百馆工程”和文物历史建筑可阅读工程,完成沈阳故宫、清福陵等25项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北大营营房旧址保护利用项目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创新构建“先考古、后出让”的基建考古“沈阳模式”。沈阳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地标建成开放,全市开放文博场馆增至106家。非遗保护传承硕果累累,辽菜传统烹饪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获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居东北副省级城市首位。

  四是广电事业创新引领发展。大力推动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提质创优,《雷锋牵着我的手》等8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班超》等210部作品获省级荣誉。广播剧《问天》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物里的康平》实现我省县级融媒体中心获国家级奖项的突破。沈阳广播电视台5G+4K/8K+AI技术应用平台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奖项。覆盖市县的监测监管体系全面建立,连续五年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

  优化全域布局 旅游赋能发展更加强劲

  沈阳市坚持特色化、全域化发展路径,以优质供给激活消费潜力,以暖心服务赢得市场口碑,有效推动旅游业成为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是场景焕新,景区品质持续提升。新增5家4A级景区、18家3A级景区,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99家。老北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入选国家级“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项目,棋盘山风景区、怪坡风景区、海蓝星梦幻城获评省级智慧旅游景区。中街、老北市、红梅文创园跻身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康平卧龙湖、法库财湖低空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沈阳旅游休闲承载力与服务品质实现双提升。

  二是品牌引领,特色资源转化提速。沈阳工业博物馆、沈飞航空博览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沈北新区单家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的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7个乡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兴隆台街道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冰雪旅游特色彰显,连续五年荣膺“冰雪旅游十佳城市”,“传统冰嬉体验”入围2024冰雪文化十佳案例,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成功创建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生动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三是服务暖心,赢得游客满意口碑。始终立足游客视角,全力打造“暖心、舒心、放心、顺心、安心”服务环境。12345-9“迎客”专线,功能完善的“易游沈阳”小程序,以及常态化实施的景区优惠与延时闭馆措施,无不体现着沈阳的热情与诚意。国际化支付环境持续优化,29家主要景区实现护照预约,多语种标识全面升级。在“两站一场”设立服务驿站,成为游客感受沈阳温度的“温馨起点”。沈阳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全新运营,节假日开通直通车线路30余条。“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的殊荣,成为这座城市文旅服务品质的最佳印证。

  聚力融合发展 文旅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沈阳市持续深化融合路径,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集聚,“文旅+”融合矩阵不断壮大,产业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更加闪亮。

  一是产业能级提质跃升。全市建成4家国家级、21家省级、100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项目建设高效推进,132个项目建成运营,虎啸街文商旅综合体等一批新项目全面推进。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精准招商,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沈阳。红梅文创园、中街、老北市和1905文化创意园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有力拓展夜经济多元场景。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2亿人次,游客花费突破2000亿元,旅游三年倍增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二是融合业态激发市场活力。成功打造东北亚云端草原、浑河外滩等30处文旅新地标,培育一批特色露营地,推动多家民宿跻身全国等级旅游民宿行列。倾力打造“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举办“沈阳玫瑰音乐节”“三车间·沈阳工业摇滚音乐节”等80余场大型演艺活动。成功实践“跟着赛事去旅行”,引进亚洲青年赛艇锦标赛等多项国际级赛事。精心推出“跟着大展去旅行”,推出“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等百余场精品展览。“文旅+”深度融合,为沈阳文旅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三是城市营销展现全新魅力。创意策划“春天花正开”“夏日享清凉”“秋韵情意浓”“冬日雪暖阳”四季主题推广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四季都出彩”,全面叫响“沈水之阳·我心向往”城市品牌。“周末向北,沈阳最美”营销案例荣获“长城奖——文旅好品牌”优秀案例。区域协同取得新进展,沈阳都市圈加快文旅一体化进程,东北地区文旅合作持续深化。高水平承办中国旅游产业年会等多项高规格国际国内活动,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展望未来,沈阳文旅将继续以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为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步伐,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沈阳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注入强大文旅动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盖云飞)

责任编辑:钱炳达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