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塑造英雄城市,打造沈阳城市名片。2022年11月2日,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局主办,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沈阳市总工会、中共沈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单位积极协办的“英雄精神 城市丰碑——沈阳英雄人物档案史料展”,在沈阳市档案馆盛大启幕。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底。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辽宁“六地”的重要承载地,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厚重的红色历史与鲜明的红色基因,是沈阳塑造“英雄城市”的根与魂。
此次展览共摆放160块展板,展示和可查阅图片达300幅,展出百余件实物以及80段视频、十余项沈阳市档案馆编研成果。系统地梳理了百年来沈阳英雄人物的英雄谱系,深入发掘、展示、活化、利用、传承、弘扬红色资源,形成了以实体展览为主体、电子立屏展示为辅助,集大屏幕动态视频与珍贵档案实物展示于一体,二维码链接为延伸平台的多媒体立体展示空间,全面呈现沈阳各个时期的英雄群体、英雄业绩,进而为沈阳塑造“英雄城市”提供有力支持,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三个阶段,举全馆之力挖掘英雄城市内涵
百余年来,沈阳涌现出无数位英雄模范,怀揣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英勇奋斗的光辉足迹。近年来,沈阳市档案馆(文史研究馆)先后编辑出版了《日本的侵略与沈城的抗争档案汇编》(全两卷)、《黑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亲历者口述档案汇编》等十项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同时,举办了“国难来袭——九一八事变档案资料展览”“百年历程 兰台印记——沈阳市庆祝建党百年档案史料展览”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展览,连续召开三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化抗战文化研究”推进沈阳打造抗战历史文化名城论坛。正是在坚实的编研基础上,沈阳市档案馆为“英雄人物”的展览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准备工作。
2022年,沈阳市档案馆(市文史研究馆)完成了《沈阳解放档案汇编》《抗日将军档案史料选编——黄显声》《抗日志士档案史料选编——张凤岐》三个国家重点档案课题成果,成为“沈阳英雄人物档案史料展”的酝酿期。其中,《沈阳解放档案汇编》以1945年至1949年间的馆藏档案,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在沈阳地区的奋斗史实;《抗日将军档案史料选编——黄显声》《抗日志士档案史料选编——张凤岐》,以1927年至1947年间的档案和史料,进一步实证了黄显声将军领导的辽沈警察和辽宁抗日义勇军对日本军队侵略的顽强抵抗。
2022年3月以来,沈阳市档案馆组建了馆长张春风挂帅、主要领导参与的展览筹备领导小组,形成了由编研部、利用部、展览展示部、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同时聘请了10余位沈阳党史界的知名专家作为顾问,共同参与制作,展览的准备工作全面展开。从3月14日起,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推进英雄城市塑造”的相关档案资料。
2022年7月以来,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档案局的全力支持下,在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沈阳市总工会、中共沈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展览筹备组优中选优、精中选精,数易其稿,召开了三次大型的专家研讨会,最终敲定出本次展览的内容框架。
四大展区,擦亮“英雄城市”名片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此次展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要求,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革命的故事,精心打造“英雄城市”名片。
“英雄精神 城市丰碑——沈阳英雄人物档案史料展”,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有牺牲多壮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敢教日月换新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三部分:勇立潮头谱新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部分:踔厉奋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四个部分内容沿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2022)的时间线索,图文并茂地展示沈阳干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进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三大特色,成就沈阳党建文化“打卡地”
涵养英雄气概,汲取不竭力量。百余年来,在沈阳这片热土上,中国共产党带领沈阳人民历经了血与火的考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沈阳成为一座英雄的城市。此次展览以档案资料、实物、图片、影像等多元的方式,将纪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成就沈阳党建文化“打卡地”,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据介绍,此次展览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第一,300余幅珍贵图片亮相,为沈阳塑造“英雄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在此次布展期间,沈阳市档案馆广泛向社会征集了历史资料。同时,档案人员从数十年的馆藏中细致搜索,展示和可查阅图片300幅(如1959年的英雄母亲老照片,有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黄继光母亲的邓芳芝、“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革命先烈的家属合影),同时展出百余件实物(如画家王希奇专门创作的大型画作《抗战义勇 国之干城——黄显声将军领导下的辽沈警察抗战组图》还原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浴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场景),引导观众“重回”历史现场。为了办好此次展览,沈阳市档案馆在数百份珍藏的档案资料中,筛选出数十项沈阳市档案馆编研成果,以原始资料、原始面貌的方式,展现沈阳英雄城市的光荣历史。其中包括《黑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亲历者口述档案汇编》等抗战三部曲、《沈阳解放档案汇编》等英雄之城系列丛书等。
第二,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沈阳注入了“英雄魂”。
在英雄城市的深刻内涵中,沈阳人民始终与党创造的伟大事业同频共振,与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紧紧相连。此次展览中,表现了百年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例如以早期党组织主要创建人任国桢、满洲省委主要创建人陈为人等为代表的建党精神;以《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九一八夜抗日将军黄显声领导的工业区三十余辽沈警察全部战死等为代表的抗日精神;以杨靖宇、赵一曼为代表的东北抗联精神;以特级英雄杨根思、全国劳动模范马德有等为代表的抗美援朝精神;以雷锋为代表的雷锋精神;以赵国有、马恒昌、尉凤英为代表的劳模精神;以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奠基人蒋新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顾诵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罗阳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以杏花村“小娃娃”书记陈浩南为代表的脱贫攻坚精神;以沈阳支援武汉医疗队为代表的抗疫精神……这些精神构建起沈阳作为“英雄城市”的集体记忆、情感空间与心理支撑,为这座城市注入了“英雄魂”。
第三,重磅推出80余部纪录片,全面呈现英雄城市的红色足迹。
为了全面呈现英雄城市的红色足迹,让观众直观、迅速、深入地了解我党在沈阳留下的足迹,馆内集中推出了80余部纪录片。其中包括: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任书记陈为人,中共奉天支部第一任书记任国桢,产业报国追梦人——姜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洪家光等专题人物纪录片。
这些纪录片旨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在沈阳的故事,深入把握英雄人物的时代意义、精神本质;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的责任感,推动形成争当英雄、崇尚英雄的氛围。
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观众可直接用手机微信扫描展板上英雄人物的二维码直接观看英雄人物视频片。
视频:李禹墨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