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大连
通海达陆 链接天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就综述

2023-08-17 05:53:30    来源:大连日报 分享到: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坚持陆海统筹,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来,大连紧紧依托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积极搭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经贸、供应链体系的资源配置平台,坚持优化整合发展要素,构建起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回首10年,大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殷殷嘱托,科学调度、超前规划、稳步推进、高效落实,初步形成了以海空两港为核心、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枢纽为互联互通手段,重点港航物流园区为支撑的运行格局。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托举大连实现新跨越的强大支撑,更成为带动辽宁乃至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这个十年值得铭记,亦有回响……

  强化政策支撑 构建发展新高地

  2019年11月,全国第2部航运中心建设地方性法规——《大连市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正式出台,全国首部物流中心建设地方性法规也即将出台。它们与《大连港总体规划》、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以及跨境电商、航空运输和快递服务业等专项政策,共同构筑起快速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基础。

  大连积极鼓励航运企业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建设国际中转航线网络,全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2021年1月,国内首条东亚至中亚商品车陆海联运新通道在大连开通,商品车从日本名古屋港装NYK滚装船海运挂靠大连港,卸船后装铁路专用车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过境运输至哈萨克斯坦,全程约25天。与传统的日本—黑海—哈萨克斯坦路线相比,全程物流时间节省50多天,节省物流费用30%左右。截至目前,累计发运过境商品车90余列、车辆超1.8万辆。同时,成功拓展韩国二手车过境运输新货源,“东亚—大连—中亚”商品车过境通道保持稳定畅通。

  大连积极研究制定多式联运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化班列运行线路,规范多式联运业务和监管流程,提升物流综合服务效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首次打通欧洲腹地“波兰马拉舍维奇—大连”回程路线;双向贯通“别雷拉斯特—大连”中欧班列;开辟欧洲经大连至日本的集装箱中转线路,搭建“中欧班列+近洋海运”过境中转通道;与俄罗斯铁路共同打造“大连—圣彼得堡”点对点直达中欧班列;“沈阳东—大连港马士基全程单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实现了“一次委托、一次发运、一次结费、一张单证、一箱到底”的海铁联运“一单到底”物流新模式。数据显示,2022年,大连中欧班列发运量同比增长25.4%,达到近年来运输量最好水平。

  大连发挥本地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优势,实行市校合作,借智借力高质量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市政府依托航海界享有国际声誉的大连海事大学,成立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聚焦综合交通、多式联运、绿色港航、航运金融四大主攻方向,利用多源大数据开展融合创新,促进基于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大数据的港航与物流科技产品孵化,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高水平智库,为航运中心建设探索发展新路。2023年,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将结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适配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适合大连发展实际的大数据平台和反映东北亚航运景气程度的大连达思科(DASC)航运指数,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面临的待解难题,并提出专业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行业发展决策参考。指数力争成为评价全球航运中心发展状况的“风向标”,为大连提升港航经济活力、打造新型港航产业生态圈提供助力。

  夯实发展基础 汇聚竞争新动能

  2018年2月,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阿尔萨姆利亚”号靠泊大连LNG接收站码头,大连LNG接收站码头作为东北地区天然气调峰重要枢纽,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运营的LNG接收站码头,并荣获国内LNG行业唯一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腾飞,大连用不知疲倦地开拓,坚定把握发展机遇,一步一个脚印,一以贯之全面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能级,驶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十年来,大连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386亿元,其中港口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建成以“两岛三湾”为核心,功能完备、条件优越的国际化港口基础设施体系。

  全市万吨级以上泊位增至118个,拥有世界上最大的45万吨级原油泊位、40万吨级矿石泊位、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有全国沿海港口最大的原油期货交割库,启用规模达335万立方米,年交割规模居全国首位;设有全国首座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库,开创了中国港口“保税混矿”先河;是全国唯一拥有港内商品车铁路专用线的汽车滚装码头,以及东北地区唯一装卸一体化大型LNG泊位和国际邮轮始发港,可以满足国际主流的最大等级船舶停靠需要;集装箱、石油、铁矿石、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主要运输系统运转顺畅,大连港已成为全世界码头功能最完善的港口之一。

  港口连通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集装箱航线实现RCEP成员国核心港口全覆盖,日韩集装箱航线密度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2015年实现两次北极航线通航,是我国首个开通“北极航线”的港口,标志着北极东北航道常态化运营实现新突破,北极航道成功实现双向通航,打通了“辽海欧”海上国际物流通道,使大连港具备了打造成为未来新航线上国际枢纽港区的潜力,对于大连港打造东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助力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年来,大连空港旅客吞吐量峰值年份突破2000万人次,出入境客流量达到200万人次,国际和地区货邮吞吐量3.8万吨,国际和地区航班起降2.0万架次,位居东北首位,对日通航点数量、航班量和旅客量位居全国前列,是东北地区唯一的进境水产品、水果、种苗指定空港口岸,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日韩、连通东南亚的航线网络。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全球最大的离岸式人工岛机场。

  十年来,大连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布局,构建了以口岸为核心,“Y”字型铁路网络和“两纵一横两连”高速公路网为主的优越集疏运体系,全市共有港口铁路17条,通车里程843公里;累计完成公路固定资产投资262.7亿元,共有4922条公路1.4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10.38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互联直达主要港区。已初步形成内陆港、合作场站、合作站点为依托的内陆集疏运网络布局,集装箱班列作业能力达95万标箱/年,班列线路达40余条,覆盖东北内陆站点50余个,多式联运节点覆盖整个东北。拥有我国唯一与港口无缝衔接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港口冷链物流基地,开行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冷链集装箱班列,实现水产品国际中转量全国第一,进口香蕉份额全国第二;构建了南美车厘子直航物流通道,与国内大型商超合作实现30小时内全国配送,以冷链、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等专业物流开展的多式联运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海铁联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优化提升服务 打造营商新环境

  2021年8月,大连在全国首创“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云眼查’新模式”,通过AR眼镜实现远程在线查验作业,以“零接触”远程检查有效解决了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快速通关问题。

  登高望远,被“激活”的大连大胆闯、大胆试,以更长远的眼光、更低调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加速提升服务“软实力”,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体验感和美誉度。

  大连利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制度优势,创新“云眼查”“云签发”“云监管”模式,大幅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全国首创“保税混矿”“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进出口商品智慧申报导航”3项贸易便利化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大窑湾港获批成为东北唯一的启运港退税“离境港”,进一步增强了港口竞争力;“单一窗口”应用率连续四年达到100%,获批成为与日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合作试点城市。大连连续两年获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测评跨境贸易指标标杆城市,获批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

  为推动航运金融发展,大连先后开展“百家券商进万企”“百家基金进万企”等活动,共建“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大连基地”。

  十年来,大连先后成立大连国际航运仲裁院、中国海仲东北亚国际仲裁中心、北方首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事法庭;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律师团;成立海洋中心城市海商海事专家库,航运法律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而今,世界十大船级社、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等航运中心功能机构在连设立分支;多家全球性互联网航运服务平台、13家船员培训机构汇聚大连。

  高水平规划、高标准投入、高效率建设,“软”“硬”兼施,协调发展。一个日益立体、丰满、现代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雏形逐步清晰。

  绿色智慧便捷 提升发展新优势

  2022年,“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建成运行,作为东北首个由传统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自动化码头,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持下,港口作业效率提升10%,并入选“2022港航物流业TOP30创新案例”。

  从港城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连一直奔跑在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征程上,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大连港获评国内首批“全国四星级绿色港口”;大连港散粮码头获批国内首个进口粮食示范港;大连港集团成为北方首家具备靠泊全球最大型油轮(ULCC)资质的港航企业;“大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国内最先进的大型豪华客滚船“吉龙岛”“祥龙岛”轮在渤海湾投入运营。

  同时,港航物流企业积极投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和网络化发展。2017年,大连港“壹港通”智慧物流跨界服务大平台示范工程,荣获交通运输部全国首批“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岸电建设工作,已建岸电泊位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17年,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大连港)示范工程,历时近三年建设完成,实现了大连港—哈尔滨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全程联网联控,加强大连港与铁路集装箱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效率和质量,提高水路、铁路运输中集装箱业务的协同水平和服务效能,使大连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得到大幅提升、运输成本显著降低,推动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示范通道的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业务办理效率提高1倍,培植重点海铁联运服务客户3家,带动约500家企业进入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产业链体系。

  未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将持续落实辽宁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大部署,夯实新“枢纽港”基础,优化航运中心营商环境,促进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促进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的融合发展,努力建成具有较强资源配置能力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大连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张刚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