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的品牌农产品追溯应用典型案例调研会上,大连海参“一图一库一系统”立体溯源体系入选全国溯源应用典型案例,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受邀分享建设经验。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省级追溯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数据标准化应用现场会,其间开展品牌农产品追溯应用典型案例研讨活动,大连海参溯源体系入选。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秘书长张恒介绍,受邀参会的辽宁、福建、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相关单位在会上发言,大连海参“一图一库一系统”溯源体系建设备受关注,现场专家充分肯定了大连海参溯源体系建设做法。大家一致认为,大连海参溯源体系的成功,不仅为自身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也为全国特色农产品溯源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农业农村部质量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海参溯源体系让产品从“出生”到餐桌都有迹可循,为有价值的地理标志产品防假冒提供了范例。
大连海参产业基础雄厚,2024年养殖面积达218万亩,产量8.24万吨,占全国海参总产量1/4左右。养殖主体近2000家,海参加工产品种类达四大类数十种,形成全产业链体系,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2005年,“大连海参”成为全国水产品行业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然而,近年来假冒大连海参的不法行为猖獗,冲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2024年,在大连市海洋发展局指导下,市海洋渔业协会建立大连海参“一图一库一系统”立体溯源体系,为符合标准的原产地企业发放溯源码。自2024年12月推出首批溯源码至今,已为40家企业累计发放75万枚溯源码,约265万斤大连海参终端产品带着“数字身份证”进入市场。
据了解,申请成为大连海参原产地企业并非易事。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专家核查组会实地核查,审验企业海域使用权证或承包协议,核查三年财务交易记录或资金往来信息,确定海参苗种、原料采购来源,核查进货台账、加工记录、出库记录等。目前,申请企业中不到70%最终被核定为原产地企业。
针对市场上尤其是线上渠道假冒、以次充好等乱象,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联合5家律师事务所建立维权机制,发函给电商平台提示加强审查把关,还聘用专业律师团队开展维权,已在北京西城法院起诉3家涉嫌侵权商家。
张恒表示,未来,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将推动大连海参产业“内外兼修”。对内,严格执行《大连海参原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对违规的原产地企业一经查实坚决清出,三年内不得申请认定。对外,持续加大法律维权力度,全面推动大连海参走向全国市场。计划9月下旬启动大连海鲜中国行·上海站暨大连海参上海推介会,让大连海参叫响长三角市场,获认定的企业还将入驻“大连海参原产地认定企业京东官方馆”。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