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脸面”,城市环境关乎城市形象,关乎城市发展,关乎群众幸福感的提升。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切实解决群众深恶痛绝的私搭乱建问题,近日,市城市管理局统筹各地区城市管理部门,持续开展住宅小区私搭乱建清理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回应群众对美好家园的期盼。
目前,市城管局组织各地区完成城市建成区物业小区私搭乱建问题摸底排查工作,针对摸排问题全部制定整治推进计划。同步快速启动问题影响性评估与风险研判,已拆除208处、15600平方米私搭乱建。针对筛查的13处新增私搭乱建问题,采取“露头就打,冒尖就掐”的果断措施,已全部责令停工并拆除恢复完毕,形成“发现得了、制止得住、整改得快”的工作机制。
市内五区向私搭乱建“亮剑”
中山区全面部署,形成联动机制,“拉网式”排查建成区住宅小区,同步实行“边排查边拆除”,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建,立即启动处置流程,对新增违建“露头就打、即查即拆”。西岗区鞍山路龙畔锦城50号楼存在擅自搭建行为,属地执法大队联合社区、物业快速处置,已自行拆除。西岗区明确部门监管职责,构建“日常巡查+重点抽查+动态回访”监管模式,严防违建反弹,严控新增违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拆除”。沙河口区城管执法局针对马栏北街彩云园一处约200平方米新增违建,在当事人拒不配合、多次突击施工、意图造成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联合多部门果断出击,依法予以拆除。沙河口区将私搭乱建专项整治作为当前重点工作,迅速定方案、明路径,健全组织机构、强协同,构建“区级统筹、部门联动、街道主责”的工作体系,明确各单位职责边界,确保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地”。“轰隆——”伴随着拆除工人的作业声,在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天华佳苑小区内,一处向外延伸1.5米的违法扩建阳台被依法拆除,消除安全隐患,也让小区公共空间回归整洁。甘井子区明确工作路径与责任分工,细化时间节点,建立“日调度、周汇报、月通报”的工作机制,确保整治有力有序。高新区压实属地责任,强化基层巡查,构建“街道+社区+物业”巡查体系,依托“吹哨报到”机制快速响应,通过日常排查与重点区域蹲守,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实现违建隐患“早发现、早介入”;对于存量违建,依法设定拆除期限,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即拆即清。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拆除违建37处,拆除面积918平方米。
住宅小区重点整治三类行为
多年来,我市在环境建设和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全力打造高质量的市容环境。此次住宅小区私搭乱建清理专项整治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聚焦建成、在建各类住宅小区,重点清理整治侵占公共绿地、楼顶加盖、下挖地下空间影响结构安全三类私搭乱建行为。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区“一区一册”,全面梳理私搭乱建位置、面积、违法主体等详细信息,确保摸排范围全覆盖、无遗漏。
据悉,此次专项整治明确两大核心任务——“持续清理存量违建”与“坚决遏制新增违建”,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实施。存量清理方面,目前已完成全市住宅小区私搭乱建摸底排查;后续将结合摸排结果,分层次制定个性化整治计划——对主动配合自拆的业主,提供全力支持并明确合理限期;对拒不整改、态度强硬的,依法启动强制拆除程序;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设,将第一时间优先处置,确保明年6月底前完成首批重点小区的存量违建整治工作。在新增违建管控上,全市建立“露头就打、冒尖就掐”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压实城管、属地、物业多方日常巡查责任,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新增违建,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拆除”,坚决守住“新增违建零增长”底线。
此次专项行动将着力构建源头预防、快速处置两大长效机制。源头预防机制,一方面强化规划设计管理,从根源减少因设计缺陷引发的违建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房屋交付管理,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在交房环节主动提醒业主不得违建、不得破坏建筑外立面,并引导业主自觉抵制违建行为,要求物业及时排查、劝阻私搭乱建及占用消防通道等行为,同步上报相关部门。快速处置机制是建立“私搭乱建处置部门—属地—物业”联动巡查制度,发现疑似违建先劝阻,再第一时间移交自然资源部门核查认定,对当事人不配合的,立即转至城管执法部门查处;对事实清楚、性质明确的新增违建,简化流程、“即查即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吉存)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