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大连
“第一观猛胜地”!大连这里观测猛禽突破10万!

2025-10-16 17:09:05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10月15日下午3时许

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2025年度

猛禽迁徙监测

迎来历史性时刻

随着一群乌雕飞掠而过

被准确记录

保护区本年度

迁徙季观测到的猛禽总数

一举突破

100000只大关!

  这是继2024年首次达成“十万猛”观测量后,蛇岛老铁山保护区连续第二年实现单季观测超10万只的壮举,且达成时间较去年提前,再次刷新了中国大陆猛禽监测的历史纪录,进一步巩固了其“中国大陆第一观猛胜地”的地位。截至当日17时,累计观测猛禽数量已达100096只。

鹃头蜂鹰首现,猛力十足

  本季猛禽观测工作自8月25日启动以来,精彩不断:

  珍稀物种频现:监测首周即迎来“超级惊喜”——东北地区首次记录的鹃头蜂鹰以及暌违10年的鹰雕接连现身保护区。

  观测高潮迭起:前期虽经历了6个“千猛日”(单日观测超千只)的热身(←点击链接,了解详情),但备受期待的9月下旬首个“万猛日”(单日超万只)因9月中旬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猛禽迁徙路线而延后。监测人员分析认为,部分猛禽可能因此选择沿更内陆的陆地海岸线南下。

  众所期盼的“万猛日”终告来临:备受期待的9月下旬“万猛日”,在监测员的期盼中迟迟没有出现,就在大家以为今年不会有“万猛日”时,10月2日给了队员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从早晨6点开始,天空中就开始有大量的凤头蜂鹰盘旋,先形成“鹰柱”,到一定高度后散开,成为“鹰河”向南过海;或者直接以“鹰河”方式通过监测点上空,直接跨海迁徙,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半左右,当日共记录猛禽12077只,创下本年度秋季单日监测最高纪录,众所期盼的“万猛日”终告来临。(←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凤头蜂鹰

  “猛”力十足:整个国庆长假期间,保护区观测记录亮眼,共涌现1个“千猛日”、2个“三千猛日”、2个“四千猛日”和1个“万猛日”,国庆期间监测总数超过29000只,为2018年开展猛禽监测以来的新高。

▲普通鵟

▲靴隼雕

  “十万猛”提前达成:10月15日,尽管天空阴沉,猛禽迁徙节奏未受影响。下午3时,随着最后一批乌雕被记录,监测人员激动地确认年度观测总数突破10万只,目标提前达成。

图片

20余种迁徙猛禽齐聚保护区

  截至10月15日,保护区已记录到包括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雀鹰、苍鹰、赤腹鹰、松雀鹰、黑鸢、多种鹞类、普通鵟、灰脸鵟鹰、多种隼类(红隼、红脚隼、燕隼、游隼)、鹗、乌雕、靴隼雕、短趾雕等在内的20余种迁徙猛禽。

破“十万猛”,监测护航

  蛇岛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平对本季猛禽迁徙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指出能提前实现“十万猛”目标,并呈现出新特点,得益于监测体系的持续优化与保护成效:

  监测方法科学化。根据风向和猛禽迁徙方向灵活布设观测点位,多组志愿者协同监测,显著提升了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队伍专业稳定化。由7名经验丰富的核心监测员(其中5人全程坚守)带领超过200人次的志愿者共同参与。核心人员的专业性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志愿者的辅助则提供了大量影像资料,丰富了猛禽个体识别数据库。

  科技赋能降误差。持续运用红外热成像相机,有效监测了超高、超远距离迁徙的个体,减少了漏记情况,数据可靠性获得突破性提升。

  对于本季后续展望,蛇岛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田华充满信心。

  “按当前过境情况,本季极可能在10月底就能突破去年11万多只的纪录,创监测新高。”

  田华:

  “老铁山连续刷新猛禽观测纪录,成为中国大陆监测领域的‘一枝独秀’,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全社会共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大连发布)

责任编辑:钱炳达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