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加速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集中,无人机作业愈发普遍,无人机飞手成了“香饽饽”。铁岭市西丰县的霍阳,就是铁岭飞手圈里小有名气的女飞手。
9月4日下午,铁岭开原市八宝镇马圈子村附近的公路上,身穿迷彩服的霍阳在同伴的协助下,熟练地从皮卡车上搬下无人机,当天她的工作是给玉米施生物肥。
田边的空地上,霍阳按比例将生物肥倒入药箱,把一块32斤重的电池装上无人机,随手再将4个机翼逐一展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机翼加速旋转,气流吹起周边植物。霍阳盯着手中的遥控器,眼睛一眨不眨地操作着。随着一阵“滴滴”声,无人机腾空而起,稳稳飞向亟待补充营养的玉米地。
霍阳从事无人机飞手这一行已3年有余。粗犷随性的发型和朴实的装扮,让她活脱脱是一副假小子模样。由于飞行技术细腻,她在飞手圈里小有名气。
2022年5月,霍阳在朋友家帮工时第一次接触到农用无人机,从小就动手能力强的她,当场就对飞手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朋友的鼓励下,她报名参加了一个飞手培训班。一个月的培训,有人只来两天就打了退堂鼓,有人坚持了半个月后还是选择退出。作为班上唯一的女生,霍阳顺利结业,拿到了超视距驾驶员证。
有了飞手的上岗证,霍阳开始四处打工,一边积累经验,一边积攒本钱。去年6月,她终于把自己的“梦中情机”——大疆T60买到手,成为一名手握“新农具”的新农人。
飞手的工作看起来光鲜,但季节性很强,农忙的时候,经常凌晨三四点钟下地,在阳光下暴晒更是日常。霍阳告诉记者,今年夏天雨水较大,为了抢农时,她曾连续作业7天没回家。
传统的人工背药壶作业,喷施20亩地需要一天时间,成熟的飞手却只需十几分钟,不仅省时、省力、高效,而且作业质量优势明显,喷洒均匀,药剂雾化效果好。霍阳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不辞辛苦,一路坚持了下来。而且飞手的收入也让她很是满足,只要成功接单,一天赚个七八百元不是问题。
在农村当飞手,懂农业是一个门槛。霍阳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土地熟悉又敬畏,农忙时,和农户一起争分夺秒赶进度;调配农药时,尊重农户的要求和习惯;飞行时,遇到高压线、地头等特殊地形,既能保持安全距离,又能确保作业到位。技术和态度摆在这里,即便她是这行少有的女性,农户也都愿意找她干活儿。
到了秋冬季节,喷药、施肥业务锐减,霍阳就零零散散地接些吊运物资、庆典放鞭炮的活儿,这时,她也会思考如何拓展自己的业务。当天下午收工时,霍阳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农闲时攒下的想法:“我想组建一支无人机团队,更规范地与政府部门、种植大户合作,同时也能在防汛防火时为家乡做点儿贡献。我还想考下含金量最高的CAAC无人机执照,成为更加多面的新农人。”
(辽宁日报记者 李波)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