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省阜新县立足资源禀赋,将花生产业作为强县富民、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小粒花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工程,全力推进花生生产向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一颗颗饱满的“金豆子”正成为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禀赋天成,“阜新花生”香飘四海
阜新县发展花生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阜新地处北纬42°花生黄金带,显著的昼夜温差(达15℃)和冷凉气候,使花生病虫害发生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独特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有效抑制了黄曲霉菌滋生,为生产高品质花生提供了理想环境。
花生品质卓越,经检测,阜新花生脂肪含量18%~22%,蛋白质含量28%~32%,形成了“清脆香甜”的独特品质。2012年,“阜新花生”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品质获得国家认证。
阜新县产业规模领先,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总产量达20万吨。拥有白沙、花育、冀花、山花、阜花等12个珍珠豆型主导品种,其中高油酸品种占比达35%。农业机械化率高达96%以上,膜下滴灌、小垄双行、带状间作三大标准化种植模式广泛应用。通过高质高效创建、产业集群等项目带动,累计推广面积约400万亩,实现亩均增产10%以上。
产业链条延伸,融合蓄势腾飞
阜新县花生产业已突破单一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拓展,初具规模效应:阜新县加工集群崛起,该县共拥有花生个体初加工户5000户、经销大户150户、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4户,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6户。4户企业取得花生国际出口权证,年出口量超1万吨。成功培育龙头企业,年消耗原料达25万吨。老河土镇花生产业园初具规模,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
品牌矩阵已成形,以“阜花”、“辽花”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带动2300家初加工企业共同发展。“老河土”品牌通过HACCP认证,产品畅销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协会、组织创新赋能:成立花生产业协会、学会两大行业组织,花生院士工作站落户阜新,显著提升了产业科技支撑力。连续举办“中国·阜新花生文化节”,吸引精深加工、采购、电商、物流等领域的域外企业精英和网红达人齐聚,成功搭建起“产-学-研-销”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
多措并举,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多年来,阜新县为推动花生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系统布局:实施耕地保护与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立“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综合施用体系。创新轮作机制,在坡耕地推行“花生-玉米-杂粮”三年轮作,配套建设2000亩高标准轮作示范基地,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政策与科技支撑: 设立专项补贴基金,对连作超5年老产区给予每亩150元轮作补贴;完善保险保障体系,推动政策性保险覆盖率提升至60%以上;创建数字农业平台,集成气象预警、病虫害监测等9大功能模块,赋能智慧生产。
努力擦亮区域品牌:推进品牌标准化,制定《阜新小粒花生》标准,统一“清脆香甜”品质标识。针对国内外市场精准细分,梯次培育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制作专题纪录片登陆央视农业频道,开展“寻找最美花生田”网络直播活动。建设电商矩阵,培育10家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本土网红店铺,拓展线上市场。
全力推动产业链升级: 延长加工链条,重点突破低温压榨、蛋白分离等5项核心技术,培育5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加工龙头。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县域内10个仓储节点,构建覆盖东北亚的花生供应链网络。发展“花生文旅”:打造“花生主题研学基地”,开发“花生宴”等特色餐饮项目,深入挖掘老河土花生文化内涵,设计品牌LOGO及吉祥物,讲好阜新花生故事,促进三产融合。
夯实种业根基:建设种业创新中心,阜新县联合辽宁省农科院设立300亩育种试验基地,年筛选新品种5个以上。扶持3家种企达到国家育繁推一体化资质标准。完善“原种-良种-商品种”三级供种网络,将种子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保障产业源头优势。
创新组织模式:近年来,阜新县共培育20家种植面积超5000亩的示范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建产业联盟,整合加工企业、科研院所等20家成员单位,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搭建“花生产业大脑”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