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排演失传的寸子舞(图)

老艺人石维玉(中)向付素霞(左)、孙学英(右)传授寸子舞。

寸子舞绑脚示意图。

2016年5月,演员在展示寸子舞。
核心提示
在盘锦市大洼区东部大辽河沿岸,有一种流传了至少上百年的舞蹈——辽河口寸子舞。表演时,舞者踮脚穿上寸鞋,迈着“金莲步”,婀娜多姿的身段别具韵味。
辽河口寸子舞属于民间舞蹈的一个小舞种,曾一度消失。在上世纪80年代,盘锦的文艺工作者在采集民间舞蹈时,将其挖掘、整理出来,因其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在过去30多年间,辽河口寸子舞始终躺在书本里“睡大觉”。直至去年,在盘锦各方的努力下,原汁原味的寸子舞又出现在辽河口的舞台上。
在辽河沿岸流传上百年
与其他地方寸子舞不同
辽河口寸子舞主要活跃在盘锦市大洼区东部大辽河沿岸,至少已流传了100多年。
据付素霞讲,在上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收集、整理民间舞蹈。在盘锦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的付素霞和同事孙学英负责收集和整理盘锦当地的民间舞蹈。
当时,她们听说辽河下游的平安农场有个60多岁的老艺人石维玉,就找他了解情况。就是在石维玉那里,付素霞第一次听说了寸子舞。
据石维玉介绍,他10岁时曾看到70多岁的舅爷表演寸子舞,至于舅爷是跟谁学的,他也不知道。从那时算起,辽河口寸子舞至少也有160多年的历史了。
“寸子舞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付素霞告诉记者,石维玉曾经提起过,寸子舞是根据旧时女人裹足的现象产生的。
旧时,女人以小脚为美。民间有“小脚走过地当央,大脚走过溜墙梢;小脚走起胳膊绕,大脚走起驴刨道”之类的民谣。相传有个“大脚娘”从未缠过足,但外出时的脚型却很小,走起路来也十分好看。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大脚娘”原来是用穿寸鞋的方法,以假乱真。据说,民间艺人就是根据传说中“大脚娘”缠足的方法,编演了寸子舞。
事实上,寸子舞传到石维玉这一代,主要是靠自己悟。他小时候虽然看过,但是并没有专人教。当时,石维玉为师傅烧茶端水,当师傅在前面演时,他就在旁边看。到了晚上,他在月亮地儿拿条手巾或披条被单,看着自己的影子一点点地练。经过不断地苦练和研究,他的演技也逐渐走向成熟。
其实,名为寸子舞的民间舞蹈有好几种,比如满族寸子舞、山东的踩寸子、河北寸子舞等,但辽河口寸子舞与它们完全不同。
从道具来看,满族寸子舞演员所穿的寸子鞋实际上就是过去满族妇女所穿的“花盆鞋”;山东的踩寸子,用的是一种比高跷矮的木制道具,道具底部套上尖尖的绣花小鞋,表演者踩在矮跷上,长长的裤管将其挡住,随着表演者的扭动,观众只能看到花鞋若隐若现;河北寸子舞实际就是沧州落子,演员脚下踩的是寸跷,因此也称踩寸子。
纵观全国各地,辽河口的民间寸子舞艺术特点尤为突出,也正因为此,辽河口寸子舞最终被收录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明朝辽东考卷为啥藏在清朝信牌套中 17-03-08 07:27 | |
一块横额让康熙改变祭祖行程 17-03-08 07:28 | |
五百多年前建州女真来到五女山下 17-03-03 13:40 | |
“兴城”地名是从辽代开始的(图) 17-03-01 13:42 |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