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八中老师分析作文题目:5个任务各有情境可选择角度很多

昨天,高考首日,首科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仍然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此次作文是给材料作文,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列举了5个年代的标志性事件,让考生任选其一,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考试结束,本报邀请大连市第八中学郭震宇老师,对作文题目进行分析点评。
辽宁省高考作文题题目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分析
今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不同于去年的多角度材料作文,而是一道任务驱动作文。在传统的任务驱动作文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体现在材料之后、要求之前加入了具体的任务情境,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并引导考生在情境范围内作文,使考生在审题环节的目标明确,避免思维的天马行空。在形式上体现了实用类文本写作,采用了演讲稿、书信、慰问信、观后感这几种文体。
从材料上看,紧贴时代热点时事。列举1919、1949、1979、2019标志性事件以及展望2049新时代规划,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不同时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从任务上来看,5个任务各有情境,考生要审明身份以及对象和表达形式,弄懂每则材料内涵,各自侧重表达什么。要注意谁在说,说给谁,说什么,怎么说。另外由于是实用类文本写作,还要注意不同文本的格式。
本次作文审题立意比较明晰,可供学生选择的角度也很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有积累的任务进行写作。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历史情境进行愿景想象。因为可写的东西很多,所以写具体、写生动、做到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今年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去套路化的思想,防止宿构。也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平时的积累。
郭震宇,中共党员,大连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大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 周恩来在沈求学期间作文首展(图)2019/05/23
- 作文题触动9岁男孩心灵 爱心面捐给环卫工人2018/11/26
- 7岁女孩作文引发泪水和爱的故事 17岁少年拿出压岁钱献爱心2018/02/13
- 鞍山一中19名学子获全国作文赛大奖2017/10/11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