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800公里!医大一院专家为武汉患者远程会诊
在武汉方舱医院的“战疫前线”为患者拍片,通过5G网络将远程影像传输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后方,由专家进行阅片,给出诊断,并进行临床评估,拿出治疗意见。它让沈阳——武汉1800公里的距离不再遥远,为迅速诊断、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提供了新的方式。3月5日,记者来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探秘。

1800公里外调阅CT影像
3月5日,中国医大一院放射科副主任黎庶在位于该院门诊二楼的放射科阅片室内调阅CT影像。
2月28日,中国医大一院放射科在心胸学组抽调4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成立了以放射科副主任黎庶教授为首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专家团队,每天安排团队人员通过云智能平台,调阅远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车载CT通过5G上传的CT影像,完成武汉方舱医院所有车载CT的影像会诊和报告工作,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帮助前线医生顺利完成治疗工作。
前方影像可以第一时间诊断
“云智能平台提供给我们CT图像,实现了云存储功能,同时也实现了远程对前方图像的诊断和报告的回报功能。前线做的所有CT图像,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及时给出诊断,判断病情。”黎庶表示。
与此同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诊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玮教授团队也通过云智能平台,结合方舱医院发回的患者检查信息,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是否达到出院的影像学标准给出建议。通过云智能平台,专家们不仅给出了影像学诊断,还对病情变化进行了影像学评估,前方与后方实现“智慧联通”,从而使方舱医院患者的诊疗过程更加完善,也更加科学、准确,大大提升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辽宁地区)的医疗质量。
最多每天需要看6000多个影像断面
这种模式于2月28日首次运行以来,驻守武汉方舱医院的辽宁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与中国医大一院本部衔接良好,影像传输顺畅,放射诊断和临床评估有序进行。截至3月3日,累计完成150余名患者的放射诊断和临床评估工作。“最多的时候每天为60多名患者进行阅片,而每名患者至少需要拍100多个断面,那每天就需要看6000多个断面。”
黎庶教授介绍,辽宁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车载CT所有的影像在云端都可以查看,每个患者的片子下载用时大概1-2分钟,全部都是超清图像,和查看自己医院做的CT影像没什么区别。中国医大一院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在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的基础上,一直通过“智慧互通”的方式为抗疫一线工作提供帮助,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做出不懈努力。
帅正新闻、沈报全媒体记者 尚志文、李浩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许微微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时政要闻
- 快板名家于忠德师徒云录制新作
- 沈阳企业制作《放飞梦想》MV—— 携手战“疫”,传递温暖
- 沈阳宣判两起涉疫情犯罪案件!用搓澡巾冒充口罩售卖被判一年二个月
- 沈阳和平区:立体网红产业园等9大新兴产业项目签约
- 跨越1800公里!医大一院专家为武汉患者远程会诊
- 总投资120亿美元!辽宁又一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签约
- 持续作战 决不松懈 市民政局狠抓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
- 唐一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
- 倒在战“疫”一线的村支书:让我休息我心里不踏实!
-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 辽宁宽甸扶贫干部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 辽宁省将开展五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 评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 朝阳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齐抓共进
- 雷锋精神在“疫”线闪光——辽宁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 唐一军:加强协同联动创新全力开展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 陈求发:加大防控物资联合组织生产攻关力度 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
- 省慈善总会向我省赴湖北一线人员发放社会捐赠慰问金
- 沈阳市铁西区:咬定目标统筹打好“两场战役”
- 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沈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