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援藏工作队实现索县地区医学科研“零的突破”
大连援藏工作队实现索县地区医学科研“零的突破”
该医学课题对提升当地医院科研实力、显著提高高原性心脏病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成为高原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智曼卿)许多藏族同胞和援藏干部人才都患有高原性心脏病。从去年7月开始援藏工作后,大连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医疗专家、大连友谊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赵华国带领索县人民医院医疗科研团队,深入当地乡村调查,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已成功向那曲市申报了医学课题项目“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高原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研究”,并已立项。
该医学课题的开展将实现索县医学课题研究“零的突破”,对提升当地医院科研实力,助推索县人民医院积极创建“二甲医院”,显著提高高原性心脏病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减少当地群众“因病返贫”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得到了索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目前进展顺利,正积极争取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省级课题立项。
高原性心脏病,是指移居或世居高原人,由于机体慢性缺氧,肺循环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以及心肌缺氧,而引起的一类心脏病,患者口唇发紫,轻微活动后心慌、心悸,头昏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对居住在海拔3300米~5000米及以上高原上的人来说,发病年龄可以从1天~67岁,5~20年逐渐发展成慢性心脏病。
此外,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进入海拔更高的高原、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均可加重高原性心脏病的恶化。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氧气疗法,应用降压药物、洋地黄等强心药,光量子血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
日常工作之余,赵华国和当地医疗人员走访了很多索县下辖偏远乡村的农牧民,自带干粮、水、睡袋,开车行驶在高原上,给他们送医送药。他发现,高原性心脏病发生率很高,但很多藏族同胞不去治疗,一般都是到了很严重的情况才去医院,治疗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到了晚期再治疗,病情往往不可逆,再好用的治疗方案也没有用了,患者虽然不会马上有生命危险,但会丧失劳动力,浪费大量医疗资源,导致一些藏族家庭因病致贫。”赵华国说。
多年的专业工作经验让赵华国想起国内外有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耳聋、头痛、皮肤病的案例,大连市友谊医院也有10余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心脏病的案例,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否探索和尝试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高原性心脏病呢?赵华国立即带领并指导包括2名藏族医生在内的4名当地医生积极探索并组成一个课题组,在那曲市、拉萨市调阅了近10年内应用传统方法治疗高原性心脏病的患者资料,反复修改、整理,终于在今年4月形成相关课题材料并向那曲市有关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赵华国介绍,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案能从根本上彻底根治高原性心脏病,但对患者来说,如果及时有效治疗将大大延缓病情发展到晚期不可逆的时间,“至少可以争取等到更好的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该课题的特点是研究方法安全可靠、效果显著,治疗花费少、周期短,简便易学,便于大规模推广,将成为高原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时政要闻
- 大连援藏工作队实现索县地区医学科研“零的突破”
- 丹东通报2起扶贫领域典型问题
- 沈阳市浑南区为国企定制预防腐败“套餐”
- 辽宁省殡葬服务机构行风整治专项行动启动
- 鞍山聚焦六大战役攻坚污染防治
- 辽宁全省589座无居民海岛新一轮摸底调查展开
- 抚顺市精准施策破难点 啃下脱贫“硬骨头”
- 辽宁省全面提升建档立卡人口脱贫质量
- 辽宁省举办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培训班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展开
- 省人大常委会启动《辽宁省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立法调研
- 辽宁省推进农村低保领域专项治理
- 辽宁省加大对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 2019年以来辽宁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7374件
- 《辽宁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修订
-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求发主持会议
- 大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原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赵公发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召开
- 沈阳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