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做起来 群众富起来
本溪县草河口镇茳草村从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实现村民富、村庄美——
产业做起来 群众富起来
山上,榛子、蚕茧喜获丰收;山下,中草药节节攀高;大棚中,草莓苗鲜翠欲滴;饲养场里,猪肥牛壮……
金秋时节,走进辽东腹地大山深处的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茳草村,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到处是欣欣向荣、共同奔小康的美好景象。
9月29日,记者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茳草村双林沟,漫山遍野的榛子林让人心旷神怡。大老远,榛子林的主人于文科满脸喜悦地朝记者走过来。
“老于,收成咋样?”
“今年我的100亩榛子卖了近20万元,这不,今早好几个乡亲非得到我榛子林里取经。”
“明年我们也要种大榛子,有党的好政策,再加上老于的带动,我们也能和他一样致富奔小康。”乡亲们回应着。
一时间,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中。
牵住“牛鼻子”
培育“金种子”
“茳草村山高、沟深、土地零碎,6年前,农户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土豆,勉强维持温饱。”谈起过去,茳草村党总支书记廖华东感触很深。
“我们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村里带头试着搞了一些项目,但由于对市场和技术不了解,结果背负了1000多万元的外债,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廖华东感叹。
“那时候,年轻一点的村民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三天两头到村部闹腾。”廖华东满脸的无奈,“没办法,穷呀,这家不像个家、村不像个村的。”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必须发展脱贫产业。这里生态良好,高山植被茂盛,完全有条件打造生态产业基地,再也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2015年,省市扶贫工作队进驻茳草村,扶贫干部和村“两委”对茳草村大山的价值进行了再认识。
但山区条件恶劣,产业发展该如何破题?
“老于,还是种大榛子吧,产量高、收入高,你有经验。榛子3年后结果,打底儿每亩能卖5000多块,比种玉米多收入4000多块,你先给村民打个样儿。”“行,张书记,我听你的,就种大榛子!”
回想起5年前自己与于文科的一场对话,时任驻茳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现任茳草村“第一书记”的张君辉记忆犹新。
从一开始的10亩,到50亩、100亩,5年间,老于的榛子林在“长大”,村民看到老于种榛子赚了钱,也都跟着干了起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样板,有了扶持,村民自然会跟上。
现在,茳草村发展扶贫草莓大棚16栋,榛子300多亩,柞蚕场100多个,中草药材200多亩……
产业兴起也带来了人的回流,茳草村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创办产业。8家豆制品加工厂先后建起来,产品辐射周边十余个乡镇。一些村民更是做起了特色农产品经纪人。
“今年,我们村的人均年收入将超过1万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彻底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最主要是村民的精气神起来了,大家都看到了产业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廖华东感慨道。
整治村环境
村子美起来
傍晚时分,茳草村文化广场上,几十名村民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一群群孩童在旁边追逐嬉戏,广场上歌声、笑声不断。
“原来村里没有广场,更没有路灯,天一黑就没人出门了。现在有了文化广场,村里晚上热闹起来。”村民董艳华回忆道。
“这还不算啥,以前我们村的河道淤积严重,一到下雨天,生怕河水泛滥,冲了庄稼地和房子。”
“村里的路还坑坑洼洼,天干时漫天飞土,下雨时陷下去一脚泥。”
“猪粪、羊屎哪都是,垃圾更是随处堆放。”
村民七嘴八舌地说着村里的过去。
“本应是青山环抱、天然氧吧的村落,环境却成了烦心事。”张君辉说,“使漂亮‘坯子’得到治理、焕发生机,就要从这些‘烫手山芋’入手,建设‘美丽乡村’。”
4年间,陆陆续续带着“第一书记”印记的治理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先后投入资金468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115盏,建设分类垃圾投放点40个,修建村组路4公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和“河堤治理工程”,修建河堤1432延长米,修建供水管线3公里,解决村里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举措,茳草村实现了蝶变。
“刚开始,我以为村里的党员干部在做面子工程,可村干部日复一日地干着,村子也在一天一天地变化着。”80岁的老党员孟凡清感慨地说。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017年初,针对村里没有可以娱乐休闲的场所、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情况,张君辉和扶贫工作队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安装体育健身器材、购置音响设备……
茳草村的好事一个接着一个。
“看到昔日的贫困村焕然一新,村路、巷路平整开阔,文化墙、文化广场彰显新农村的气息,真是高兴呀!”张君辉兴奋地说,“更重要的是村民的思想明显转变,从原来的不想干到如今的积极干。”
当下,茳草村再下绣花功夫,村民富、村庄美。
- 辽宁沈阳:推进精准脱贫 点燃致富希望
- 联千村带万户铺出致富路——全省民营企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
火红的辣椒,让锦州凌海市金城街道夏家村贫困户张纯华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这辣椒不愁卖,过两天企业就会到村里来收购,6亩地纯收入咋也能过万元。”张纯华说的企业,是锦州百通食品集...
- 本溪市南芬区解放村挖掘资源优势,蹚出一条贫困山区旅游致富新路子——山区变景区 风景变“钱”景
- 第一书记:我的职责就是帮乡亲们铺好致富路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时政要闻
- 省财政拨付88.3亿元资金助春耕
- 这个党史学习小组组长是位“90后”
- 初心长留天地间
- 这个党史学习小组组长是位“90后”
- 沈阳市、葫芦岛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 全省检察机关办理司法救助案同比增三倍多
-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举行清明节祭奠活动
- 跨越山河寄哀思——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英烈见闻
- 【网络中国节·清明】不忘英雄 铭记历史
- 向英烈致敬 沈阳市公安局向公安英烈敬献花篮
- 辽宁省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 今年辽宁全省物业管理工作要点确定
- 辽宁多措并举破除老年人“办事难”
- 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丹东举行祭扫活动告慰英灵
- 一心为民的政法老兵 ——记“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阜新县司法局副局长张彪
- 清明假期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 光荣院里听抗美援朝故事
- 秉承先烈遗志 凝聚奋进力量——辽宁省社会各界举行祭扫活动缅怀革命英烈
- 辽宁省清明烈士祭扫工作视频部署会在沈阳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