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治理】内部事内部解 大家事大家干
9月27日,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红巾社区,电路改造正在进行。
“我们这是30多年的老旧小区,线路早已老化。等着盼着终于盼到这次改造,居民们个个自觉当起监工。前些日子,大家伙儿发现最先开工的13号楼、14号楼,改造后电缆线仍悬挂在外不安全,于是立马‘上会’叫停。这不,施工方承诺整改了。”83岁的居民代表金秀英说。
社区书记陈建国告诉记者:“无论是事关社区发展的大事儿,还是邻里之间的小事儿,大家都到社区的‘居民评理说事点’商量着解决,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据介绍,从年初到现在,红巾社区“居民评理说事点”已累计处理各类问题200多件。有了这个平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了,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了,大家小家都更和谐了。社区建设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践行这一理念,沈河区确定了先社区治理后社会治理、先“小邻”和睦再“大邻”和谐的整体思路,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体系设计,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突破口,沈河区推动基层党建从“有形”到“有效”、从“推动”到“带动”、从“管理”到“治理”,逐步培养起党员组织带动、社会面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共同体。
在南塔街道溪林社区,社区党委立足“大邻居”理念,跳出社区找资源,全方位搭建为民、为企、为社会的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书记田海燕介绍:“我们对社区内1+X大党委成员单位重新梳理,把真正有爱心、能够参与社区服务的单位纳入其中,整合资源,凝聚协同共治合力。”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沈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赵巍告诉记者,践行“两邻”理念,关键是要调处“邻”的关系、增进“邻”的共识,社会各个主体既是“两邻”理念的参与者、推动者,更是受益者。基于此,沈河区将社会治理的着力点放到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之中,坚持用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培养居民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同时,把志愿者作为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志愿服务,形成扩大效应,带动公众参与。
大家的事大家干。在南塔街道清泉社区,社区民警郭勇和母亲侯春丽建立的“母子警务室”尽人皆知。立足辖区内外地从业人员集中、老旧小区众多的实际情况,郭勇在群防群治上下功夫,利用社区警务室平台,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商铺业主等各界群众开展平安社区志愿服务,其中编号为“01”的志愿者就是其母侯春丽。如今,社区平安志愿者已发展到400人,成为守卫社区的平安卫士。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探索符合沈河实际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沈河区下足了“绣花功夫”,为辖区群众织密织实了一张安居乐业的大网。
- 【走基层·看治理】网格服务全覆盖 居民诉求全响应
- 红石堡子村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
- 【新春走基层】专业合作社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现在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收入比以前还多呢!”正月初三,在辽阳灯塔市古城街道前烟台村的辽宁荣嘉农业种植合作社里,村民向记者讲述近年来的生活变化。
- 【新春走基层】受灾低保户新房里过大年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时政要闻
- 辽宁:确保下放权力“接得住、用得好”
- 五年来,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好生态带来高质量发展
- 产业做起来 群众富起来
- 大连市印发加强节日期间安全生产紧急通知 强化“红线意识”保障旅游安全
- 大连明确减排要求 差异化管理重点大气污染工业企业
- 辽宁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 迟来的“春节” 最爱的家国
- 【走基层·看治理】网格服务全覆盖 居民诉求全响应
- 强动力挖潜力聚合力——辽黔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纪实(下)
- 双节同庆 愉悦应与安全并重
- 姜有为检查调研秋冬季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
- 辽宁沈阳:推进精准脱贫 点燃致富希望
- 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党组(扩大)会议
- 锦州朝阳:千人同高歌礼赞新时代
- 盛装迎佳节 祝福送祖国
- 红旗飘飘迎国庆
- 省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在沈阳举行
- 第十七届“辽宁法治论坛”在沈阳召开
- 《辽宁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11月1日起施行 规范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初心如炬——记“辽宁好人· 时代楷模”、丹东市退伍老兵孙景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