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心走进乡村服务农民 在基层演出实践中汲取养分
记者张旭报道 嘹亮的歌声、绚丽的舞蹈、优美的音乐……村民看得高兴、听得入迷。连日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心的演职人员,先后来到喀左县尤杖子乡后钢沟村、平房子镇三台子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喀左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成立于1958年,至今已走过62年的风雨历程,被誉为“红土地上的红色轻骑兵”,是我省仅有的两个蒙古族国有专业文艺团体之一。中心立足喀左、面向辽西,坚持送文化演出进乡镇、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景区,演出形式以民族歌舞、戏曲曲艺、民族器乐、才艺小品为主,每年送戏下乡100余场。不久前,中心入选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名单。
“党的扶贫政策暖人心,咱更要自力自强加油干!”中心创作的小品《脱贫攻坚暖人心》在下乡演出中受到村民一致好评。走进乡村服务农民,在基层演出实践中汲取养分,也让演职人员有了创作灵感。中心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自治县特色,创作大量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中,他们不仅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基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把众多唱响主旋律的作品送到农民群众家门口,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多年来,喀左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心积极践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使命,在蒙古族聚集的乡镇设立马头琴、蒙古族舞蹈子基地12个,率先在全省实行“1+X”基地建设模式,形成由学校、社区、民族特色村寨、社会文艺骨干为对象的子基地网络化格局。中心在东哨蒙古族中心校、县二中、县职教中心、县四高中、龙山社区等地开展马头琴培训,年累计派出辅导教师600余人次、培训群众1000余人,为马头琴、蒙古族舞蹈等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时政要闻
- “辽宁朝阳110”微信综合报警平台破解救援难题
- 港口门机“保健医”
- 辽宁税务出台“四不得”保障税费缴纳顺畅
- 辽宁检察机关聚焦涉民企犯罪问题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 国家卫生健康委赴辽宁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 辽宁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国强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代表委员风采徐成:做讲政治能干事的明白人
- 辽宁省边检开展系列活动庆祝首个警察节
- 辽宁公安举行警察节宣誓活动
- 北国快评: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 辽宁这群隐蔽战线的特殊警察,用这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 27年特教工作 董晓玲亦师亦母
- 辽宁监狱系统举行系列活动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 辽宁省国家安全机关举行向警旗宣誓仪式
- 去年辽宁下发以工代赈资金7320万元 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夕阳有爱 银发有为——辽宁离退休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策献力
- 省政府召开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 刘宁主持
- 辽宁省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 致辽宁监狱戒毒人民警察的一封信
- 省政协委员敖凤玲:发挥专长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